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努力成为“村中心”

2018-09-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晓河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聚民心”可谓重中之重。乡村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一个个“村中心”,既有感情又有水平,在真情感召、潜移默化中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这样一段故事:“在梁家河我跟大家一起干活,生活习惯了,劳动关也过了,群众到我这串门的人也多了,我那窑洞逐渐成了那个地方的中心——村中心。每天晚上,老老少少络绎不绝,讲古今中外,讲他们感受到的新鲜事,渐渐地就连支部书记有什么事都找我商量。他说,年轻人见多识广,比他懂得多。”
  不难看出,总书记所说的“村中心”,其实就是那个年代、梁家河这个小村,思想互动的交流场、新闻舆论的聚集地、村民事务的商议处。因其原生态而有吸引力,因其真知灼见而有感染力,因其平等交流而有公信力。我们现在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尤其是乡村基层的宣传思想工作,同样需要千千万万的乡村基层干部,努力成为这样的“村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国13亿多人口,有9亿是农民,做好农村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基层党员干部责无旁贷,发挥“头雁效应”,努力成为“村中心”,对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至关重要。
  “村中心”,是在和村民熟悉、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要求,人们自发而来;没有规定,人们却约定成章。乡村干部在乡村,应当有这样的气场。这个气场不会一呼即来,也不会跟随权力职位而来,而必须要从和群众“走心”中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才能让群众瞧得起、看得上、信得过;必须和群众有真切的交往,无架子、不突兀、莫见外,手牵手、肩并肩、心贴心,如此“听其言、观其行”,时间长了,群众才对你“知人知面又知心”,才和你亲密无间、心心相印。有的同志身在基层,整天和群众打交道,低头不见抬头见,按理说,打个招呼说句话,不过是寻常礼节,却常常是一闪而过,漠不关心。无深交则不密切,此类状况必需改变。做好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以百姓心为心”的思想必须到位,为村民服务的态度必须真诚,深入群众当如鱼入水一样亲密无间,如此才能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帮。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见人见事见思想。大众化、互动化的宣传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成为“村中心”,须得脑中有货、手上有“两把刷子”。习近平总书记的“村中心”,人们慕其学识,爱听其谈古论今;感其诚挚,愿掏心掏肺;知其实在,心甘情愿追随。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心的工作,“聚民心”可谓重中之重。有感情还需有水平,有态度还需有知识。不然,言不当时,言不其是,“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就会冷场、走过场。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要生吞活剥,而要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变成群众的语言说出来,如此方有共鸣,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多储存中国故事、本地故事,讲得生动活泼,讲得具体形象,以事喻理,以事明向,以事明责,使群众在交流闲谈中自觉“举旗帜”、“筑同心”;要直面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联系本地实际,引导群众畅所欲言,找差距查不足,不发牢骚想办法,既尊重群众主人翁的地位,焕发其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又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收到同心同德的效果。
  做“村中心”,只是一种形式,本质要求是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人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就会形成一个个中心,犹如一个个堡垒,牢牢占领乡村精神文化高地。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乡村意识形态工作同样不能等闲视之。基层党员干部“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记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要注重工作成效,绝不能满足于照本宣科、鹦鹉学舌,而必须找到新形式、新方法、新手段,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主流意识形态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