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人文

·相关阅读·在抗战时,民族危亡的背景下,传统的“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俗置于时代激流的峰头浪尖,一变其镇宅护路的原有形象,开始充任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象征物。

以戈待敌 泰山敢当

2018-09-01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卫聚贤所藏吞口拓片
  □ 本报记者 卢 昱

  “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魅力,极具时代性。在1926年7月1日的《申报》中,有个类似于当下段子的笑话:某当铺墙上,题有“泰山石敢当”句。一日,有滑稽者负大山石一块,晃晃悠悠到了当铺内,问当铺伙计:“是石可典钱几许?”当铺伙计叱之曰:“你莫非有神经病吧,故意拿这个物来典钱?”滑稽者笑曰:“贵当铺墙上,不是题有泰(通‘大’)山石敢当一言乎?更何况我这是泰山石,你们没有理由不要吧?”
  我国很多地方的“泰山石敢当”五个字上方常刻有老虎(亦有其他)图案,同是为了起到辟邪的作用。《山海经》中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善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於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从这段话可以得知,老虎具有吃鬼的能力,故而古人把老虎视为辟邪的动物。端午节,大人会送给小孩布老虎作为礼物,就是以老虎镇克五毒。
  类似老虎头的图案,在四川一带被称为“吞口”。吞口不是泰山石敢当,虽然西南诸省有写“泰山石敢当”的吞口,只是因两者在功能上相似,却不构成从属关系。从考古资料可以论证吞口的历史远远早于石敢当。
  在1940年《说文月刊》第9期上刊发了考古学家卫聚贤的《泰山石敢当》一文。卫聚贤回忆自己的故乡在墙壁衔长约一尺、宽约五寸之石,上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字。据说地中有一支土箭射过去,射到谁家给谁家不吉利,将这“泰山石敢当”衔在墙上,就把土箭挡住了。此时,卫聚贤尚未深究,直到赴川北、川西考察,在汶川看见“泰山石敢当”的石碑上便雕有兽头,才注意了这个问题。
  在重庆过江到弹子石时,卫聚贤在道旁一家人门上正中悬一木瓢,瓢背上用颜色画一如戏台上花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头,大口吐舌。他知此为民俗中的辟邪物,但未询人作何用途。到汶川时,卫聚贤在路上看见人门口竖一石碑,碑上刻“泰山石敢当”五字,碑上端刻有一兽头,兽为大口吐舌。但在路中过去,他未仔细查看,不过因已入羌民区域,故各事留意,待到汶川县北关,亦见一家商号门口有一,问其他人名此曰“吞口”。言此神最灵,而且比一切神的神力都大,四川各地人奉此神最多。
  到了1940年中秋日,卫聚贤到新都县桂湖游览,由桂湖公园至文庙的一条马路两旁,各有一碑,上端雕为狗头。但在峨嵋县双福镇及泸县澜波渡所见之吞口,其相凶恶,口张甚大,舌出甚长,口中横衔一剑,而泸县澜波渡的有新近用鸡血洒在此碑上,并且有很多鸡毛贴在碑上。回到重庆,卫聚贤发现在李子坝办公的交通银行隔壁,亦有此碑,上端雕狮子头,舌不吐出,项下有两爪露出,下刻为“泰山石不敢当”六个字。
  在嘉定时,卫聚贤曾以此事询问热衷于四川各地汉崖墓及化石的杨枝高先生。杨枝高说“吞口在汉代已有”,还取出于1928年6月在绵阳白云寺发现的汉崖墓上一个吞口拓片赠给卫聚贤。“此图的吞口为两歧角,似乎是鹿,当额中又有一双横目眼睛,下面并没有刻字,这与弹子石将木瓢悬空在门上相同。”卫聚贤回忆道。
  为何这种吞口上鹿虎狮狗均有,还和“泰山石敢当”联合起来?卫聚贤以为这由狗的崇拜而来。在读音上,四川人名此为“吞头”,当是狗的长音。再就是羌民在古时以狗为图腾,后信奉以狗为灵的神,故于各地雕吞口,但得罪了这个狗神,没有方法可以免祸,惟有大山上的石头可以堵挡得住。因为羌人原居四川,有时北过岷山的大山,但过山后多为汉人所征服,故汉人移居四川者,于吞口口中横穿一剑。有截杀意,便欲刻“大山石敢当”五字。而“大”字古音读为“太”,有人刻成了“太山石敢当”,后人误为山东泰山的人名石敢当者可以镇邪,因此刻成“泰山石敢当”了。
  文化融合,让泰山石敢当和吞口结合。而在抗战时,民族危亡的背景下,传统的“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俗置于时代激流的峰头浪尖,一变其镇宅护路的原有形象,开始充任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象征物。画家高龙生发表在《抗战画刊》1938年第22期上的画图《泰山石敢当 勇士敌难冲》,把泰山石敢当绘成一位抗日战士的形象。1942年夏,中国远征军由缅甸溃败时,失散士卒多赴阿佤山区抗击日寇,在阿佤山建立抗日游击队。孤军在其据守山地,镌刻泰山镇石名号,用以鼓舞士气。今云南孟定尖山西南尚存阿佤山游击队所留大字石刻,其文曰“以戈待敌”“泰山敢当”。如今读来,依旧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