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强化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人才支撑——

近者悦,远者来

2018-08-15 作者: 于向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招才引智篇
  莱芜市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加快培育创业示范平台,鼓励扶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 本报记者 于向阳
    本报通讯员 亓莹莹

  7月31日,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的有关同志应邀来到莱芜,与莱芜市招才局和相关市直部门就下一步全面深化合作进行考察对接。双方经过座谈交流,在人才培养、创新研发、成果转化、智库建设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
  “莱芜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激励扶持政策很有针对性,特别是在优化人才环境、强化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很多创新性举措,在全省都很少见。”山东大学服务山东办公室副主任王海华说。
小城市的大人才观
  莱芜是全省最小的地级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少,在对人才的吸引上可谓“先天不足”。但作为新兴重工业城市,莱芜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尤为紧迫。如何更好地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发展?莱芜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小城市要有大人才观”的发展理念,以大境界、大格局、大视野谋求人才工作的大作为。
  “莱芜自身人才储量严重不足,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不论是什么地方的人才,只要能为我所用,就是莱芜的人才。”莱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晓海说。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莱芜市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探索实行人才工作述职报告制度,在全市深入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招才引智季度亮灯考核,引导“一把手”落实“第一责任”,靠上抓“第一资源”。围绕助力莱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研究专门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统筹利用国内外人才资源,对到莱芜参加论坛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政策咨询、从事讲课讲学、开展研发服务的高层次人才,在交通住宿等方面给予扶持补贴。聚焦更好地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连续两年委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开展人才环境评估,公开通报,切实抓好整改提升。为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服务绿卡”,帮助解决项目用地、贷款融资、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问题,人才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明显增强。
虚拟机构的硬招数
  去年,莱芜在全省地市中第一个成立市招才局,采用“虚拟机构、实体运行”的方式开展招才引智工作。
  “市里也有人才办,按照传统思维,加强招才引智工作首先得增加人才办的编制,但如果按传统路子走,很多工作就只能等着。”市招才局负责同志介绍,莱芜市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弱化过程思维,从谋划组建招才局到从全市实质性抽调10余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虚拟机构招才引智实招迭出。招才局成立后,进一步强化了对全市招才引智工作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围绕助力莱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门研究出台了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规范提升了8个嬴牟系列人才培养选拔工程,细化了招才引智考核办法,对全市招才引智工作进行季度考核亮灯,在莱芜市主要新闻媒体公开通报。聚焦重点人才目标区域,开展“一起莱·嬴未来”引才活动。去年,首次赴英国、瑞士和意大利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今年计划重点开展赴美加、日韩和国内重点城市开展系列招才引智活动。
  “我们在人才引进中变实质性挖人为灵活多样用人,大力推进星期日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方式,上半年分别在深圳、重庆举办了产业研发合作柔性引才活动,效果很好,下一步我们还将在北京、上海开展类似的活动。”市招才局负责同志说。
产业引才的新思维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吴江教授在莱芜调研期间,曾经打了个比方:在海洋里,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它为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居住地。而莱芜市要围绕自己的核心产业,打造龙头企业,衍生产业链条,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人才生态系统,就好比是海洋中的珊瑚礁。
  如何依托莱芜本地产业优势引才聚才,是莱芜市在招才引智工作中一直探索的。
  为塑造莱芜市“珊瑚礁”人才效应,莱芜市一方面除了鼓励各区结合发展定位,出台特色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依托重点产业集群,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今年7月,莱芜市组织部分企业家在重庆大学专门开设企业家培训课程,对企业家在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同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基础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将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作为引进对象,同时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比武活动,加大“金蓝领”项目培训力度,对企业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并新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给予补贴。
  针对基层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莱芜市还探索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乡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研究出台高层次人才志愿服务基层制度,努力引导更多人才下沉一线,服务基层。
  截至目前,莱芜市今年已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走出了一条具有莱芜特色的依靠环境引才聚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