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以“社会复合体”激发创新潜力

2018-08-08 作者: 侯小伏 来源: 大众日报
  □侯小伏

  党政、知识、行业、媒体和社会组织联合而成的关系平等、制度规范、网络共享的“社会复合体”,能够有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这一独特的“杭州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当前,山东正处于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时刻,如何建设综合型创新主体、形成创新的社会氛围,仍有待破题。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结构之中,若要破解经济问题,“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不可或缺。
  以国内经验看,杭州市之所以能够在新一轮以创新创业引领的地方竞争中脱颖而出,其背后的社会组织创新功不可没。通过社会组织创新,杭州市将党政、知识、行业、媒体和社会组织相联合,建立了关系平等、制度规范和网络共享的“社会复合体”,为其亲商亲民的市场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厚植了肥沃的土壤,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这种通过社会组织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杭州模式”,发挥了如下几项重要作用:
  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社会复合体之间通过持续地交流对话、协商行动,逐渐形成了共同体内信息共享、价值追求、议事程序和管理规则的共识。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直观而深切地体会到了市民的诉求和压力,以往的信息不对称、地位不平等、意见和行动难统一等,逐渐被平等沟通、伙伴合作、步调一致所取代。社会复合体实质性地推动了政府减少管制、提高绩效和改善公共服务。
  孕育了一批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广泛多层和制度化的协商,加强了政、学、业、媒和公众的互动,孕育了一批具有公共精神、关注创新创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整合要素资源,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创新各种技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市场风险,积极参与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在特定行业或领域起到了领导者、协调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成为政府推进创新创业、改善民生的有力助手。
  营造了创新创业和文化传承兼容嵌入的氛围。一大批知识分子依托单位进入复合体,以“候鸟型”“两栖式”方式发挥人才价值,成为知识源和创新源,推进了杭州研发+设计+制造、网络+网商+快递、观光+休闲+会展、文化+创意+科技等复合式产业链和新模式、新业态的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多部门联合攻关、多界别复合参与的社会复合模式,为杭州市面临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社会治理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巧妙的工具,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创新的巨大驱动力。社会复合体倡导以生活的心态和方式创业,休闲与创业相互嵌入,生活与工作相互兼容,不仅培养了杭州人平和的心态、务实的作风、兼容的性格与包容的素质,也使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得以传承优化。
  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运用社会主体复合创新的工作机制,杭州市实施了一系列综合保护工程,提升了城市环境品质,吸引了高科技人才前来。社区治理复合主体创新,党组织、居委会、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自治组织建设,增强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回应性、责任性及效率;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和“和事佬”调节机制,协调了劳动关系争议和邻里纠纷,为创业创新打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
  借鉴杭州经验,山东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也应进一步重视通过社会组织创新来整合、重构社会资本,从而充分释放蕴藏在各类社会主体中的发展潜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发力:
  突出问题意识,寻找社会组织创新及项目开展的突破点。应根据特色、优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可预期的产业,建立多种类型的产业类社会复合体运行平台。同时,把传统经济社会发展难以覆盖、容易忽略但却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为先行突破口。应重点关注行业联盟、公共服务、知识服务、互动传播、品牌传播、社会治理、生态治理等领域的复合创新。
  以共识、协商、契约、联动的方式,建立创新型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创造、传递与分享共同的价值形成共识,为创新型社会组织的运行提供思想基础。多元主体参与协商,寻找结合点,并以协议的形式形成合作的硬约束,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方法;以契约形式把共识固定化,由共识所产生的凝聚力转化为契约所产生的行动力,是组织运行的机制保障;突破行业界别职业身份壁垒,在互动中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形成功能的复合联动,使社会组织创新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
  合理确定政府角色定位,建立创新型社会组织的规范制度框架。政府要承担起资源配置者、力量整合者、平台搭建者和制度保障者的角色。可采用购买服务项目、资金驻入先期启动、财政驻入激活,同时配套改革进行资源配置;搭建具有权威性的具有沟通、协调、反馈机制的平台;为创新型社会组织提供合法身份、制度环境和政策保障,建立人才保障和柔性人员管理机制,在运作机制、人才队伍、资金扶持、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规范的制度框架,为创新型社会组织运行奠定制度基础。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