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察

“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

《日照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划定“路线图”

2018-07-10 作者: 杜辉升 丁兆霞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杜辉升 丁兆霞 报道
  本报日照讯 产业振兴“五大示范工程”、生态振兴“双十双五”提升工程、人才振兴“五大头雁工程”、文化振兴“五大惠民工程”、组织振兴“五大强基工程”,每项工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指标,都有具体的项目支撑。6月29日,日照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日照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及《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程化、项目化的规划,让日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具体推进“路线图”。
  据悉,《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产业振兴方面,将重点抓好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大示范工程”;在生态振兴方面,重点实施林水会战“十大工程”、水利水战“十大工程”、碧海行动“五大工程”、绿色兴农“五大工程”;在人才振兴方面,重点抓好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上山下乡“五大头雁工程”;在文化振兴方面,重点实施思想强农、文化下乡、文化传承、文明创建、移风易俗“五大惠民工程”;在组织振兴方面,重点实施农村党支部星级创建、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法治乡村建设、乡村德治塑魂“五大强基工程”建设。
  其中,产业振兴“五大示范工程”,到2020年,将重点打造市级美丽乡村1000个,重点打造市级田园综合体15个,打造市级特色小镇30个,打造市级精品民宿15个,打造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生态振兴“双十双五”工程,到2020年,投资71.6亿元完成造林40万亩,投资77亿元完成水利重点工程305项,投资67.1亿元实现退渔还海5780亩,腾退海岸14公里,修复岸线21.8公里、恢复湿地6000亩以上,建成8个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综合体和全国冷水鱼规模化养殖基地。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3个,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面积发展到90亩以上。
  人才振兴“五大头雁工程”方面,今后3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培训全覆盖,培训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不少于1000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引进高端创新创业团队30个、高端创新创业人才200人,下沉乡村专业人才6000名。文化振兴“五大惠民工程”方面,到2020年,全市农村志愿服务站普及率达到80%以上,提升打造农村文化广场1000个,建设“乡村记忆馆”30个左右,建设“非遗工坊”100处左右,80%的村和乡镇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实现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全覆盖。组织振兴“五大强基工程”建设上,利用3年时间每年选树200个过硬党支部建设先进典型。
  到2018年底,基本消除经营性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到2020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力争70%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
  梳理具体工作任务,《意见》形成了24项重点工程、76项重点项目共100项重点工程项目。针对这百项重点工程项目,《意见》制定了分工方案,明确了每个工程和项目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规划》设计了31项具体指标,每项指标也均明确了到2020年和2022年的任务,列明了责任单位。
  日照还根据中央和省的规定,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日照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现代农业产业园、美丽乡村5类产业振兴新型载体的建设标准,为高标准建设和打造乡村振兴新型载体提供了依据和遵循。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充分体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五大振兴最终落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着力体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意见》指出,将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大力推进收入分配、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五个一体化”,重塑城乡关系,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