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两个村庄的“两山论”实践

2018-07-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付玉婷
         张春晓

  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的发源地,有两个村子的转型发展之路给人启示。
  如今群山环抱、竹海连绵的天荒坪镇余村,上世纪90年代曾是安吉最大的石灰岩开采区,有3座矿山为县里的水泥厂提供原料。靠山吃山,村集体收入一度超过300万元,可村里常年烟尘弥漫,先后多人伤残。
  2003年,余村人决心向生态旅游经济转型。关停矿山后,村集体收入骤然降至不足原先十分之一,几乎一半村民失去工作。还影响到全县的水泥生产,安吉财政收入也退至湖州各县市倒数第一。就在这犹豫和困惑的当口上,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给了余村人鼓励。
  “许多人只知这句话,但实际上,习近平还结合余村的区位优势等进行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余村村委会主任俞小平表示,这给了余村人坚守生态之路的信心。2005年起,余村分批组织村民到外地考察“农家乐”,全村上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调整产业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如今,当年首批出去考察的村民潘春林办起的“春林山庄”,已发展成余村最大的农家乐,提供吃住游一条龙服务。数据显示,2017年余村旅游收入达到3000多万。
  每回望见正对村委会的巍山上当年开矿时留下的矿坑,俞小平很是感慨:矿坑在绿竹掩映下依然清晰可见,最大的冷水洞矿山更是有三分之二的山体都无法再恢复,“有些东西是还不了的,如果我们能早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去做就好了”。
  不同于余村,递铺街道鲁家村是个面积近17平方公里、人口过两千,却因贫困、脏乱而长期无人知晓的穷村,直到2010年左右,村集体一年收入还不足3万元,在递铺街道46个村里排名倒数第一。2011年村“两委”换届,新班子去周边村子看了一圈后,决定按照县里和街道要求,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几个在外做生意的大老板被鲁家村聘为顾问,这个出五十万,那个出十万,鲁家村就这么以“借钱”的方式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一年后,鲁家村获评了美丽乡村精品村。
  然而村子漂亮了,村民的口袋却依然是瘪的,这时上级又给出发展农业观光、引入小火车的建议。“这是个让乡村既美丽又能发展经济的法子!”2011年换届后就一直担任鲁家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的蒋民学,至今还能回忆起村班子那番找到了门路的激动。
  但这条路走起来特别难。为铺设铁轨,光是需要上门做土地出让协调工作的就有100多户。“最多的一户跑了30几趟,头一两趟人家还热茶招待,后来理都不理,倒是那家的狗因为太熟悉我,连叫都不叫了。”村干部锲而不舍,终于做通村民的工作。
  选准项目的回报是丰厚的。今年“五一”期间,仅小火车、电瓶车就为村子带来三十多万元的收入,短短几年,不仅贷款的钱全部还上,小火车的数量也从一辆增加到三辆,村集体收入从不足三十万元增长到1.4亿元。
  回首往事,蒋民学认为,一个贫困村能实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在于有个敢想敢做、绝不认输的班子——“这是乡村振兴的普遍规律。如何打造一支创新型的村‘两委’班子,我想应当成为当下农村发展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按余村的知名度,不愁引不来社会资本,
但余村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让百姓的金山银山最终变成个人的金山银山。”俞小平介绍,村里正成立旅游公司,将山、林、土地等资源整合成“资产包”,让村民向股民转变;既然是自己村的公司,人员招聘也是从本村开始,部分村民又能增加一块薪金收入。
  鲁家村则专门请广东、上海的设计团队对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环境提升规划进行统一设计,最终将鲁家村全域划分为18个农村地块,采取公司+村+农场的发展机制实现共建共赢。具体分工为,村统筹土地资源招引农场入驻,公司投资公共设施,并负责具体运营,农场则自主建设并进行动态考核。因考核不达标,村里一家蔬菜农场已被清退,地块被重新规划为高端农业产品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