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2018-06-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匠心设计让采石场化身生态园
东鲁擘画生态图,华夏匠织锦秀川
  □初磊 牟德鸿
  
  从遍体鳞伤的矿区到山清水秀的生态环保风景区,威海华夏城从2018年的初夏开始声名远播,广为人知。
  “我们很自豪,在这个遭遇环境破坏的区域向绿水青山的嬗变中,担当了规划设计师的光荣角色!”华夏城项目设计方——山东东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于国铭一语道破了“天机”。
  如今,华夏城这座“生态环保第一城”每天都吸引着向往融入自然的大批游客。华夏城自开放以来,游客量累计达717万人次,去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带动周边13个村1135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供了生动注脚。
  
  生态修复的再设计
  曾经,20余家企业“盘踞”44个采石场,城中山在爆破声和粉尘弥漫中变得支离破碎,周围居民长年饱受噪音和石渣“侵扰”……
  于国铭将对这片生态破坏区域的改造过程看作是自然与建筑的“唱和相应”,双方共同探索出一条基于生态修复的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路径。
  历时10余年,动用130多辆工程车共运土方5692.67万立方米,修复矿坑44个,建造大小水库35个,取平一座绵延800多米约1530万立方米的山岭,栽树1127万棵……每一笔数字都见证着一家建筑设计院参与的“修山”历程。
  这里有在坑洼不平的采石场建造的胶东民俗特色园,生生不息的文化记忆在原本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传播延续;有在深度达30米的深矿坑中,顺势改造而成,无花果、金银花等多绿植覆盖之下,融合了现代光电技术的防空教育基地;有借助矿坑中的水体,巧妙改造而成的山水实景演艺剧场;有借助采石场残存断面,通过就地设计并改造,连通数个景点的长达405米的4条隧道……
  景区内30余个湖泊星罗棋布,20多处景观顺势绵延,传统文化在青山碧水及古建筑间流淌,民俗、书法、演艺等发挥出文化产业的示范效应。
  
  匠心平衡修复与开发
  “生态修复不是简单填上坑、种上树。”于国铭对生态修复有其独到的见解——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项目是营造新的生态平衡。在实践中为产业植入留出端口——“生态+文旅产业”,这是东鲁设计的匠心所在——不断“找衡”生态修复与旅游开发。
  “修复、规划、设计、营造及管理,在生态实践的五个层次中,修复是基础,”旅居美国的国际知名生态学专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象伟宁认为,从此意义上看,华夏城的生态实践可以复制——“顶层设计兼顾生态与‘生财’,辐射区域经济、助推城市更新,实现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
  中科院生态学博士张剑认为,目前国内遭遇生态破坏的区域不在少数,各地都在探索生态修复的解决之道,“华夏城的成功为矿坑类生态灾难区域的修复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求解最大公约数
  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是“吃快餐”,因投资大、回报慢,设计方与项目投资方之间的合作模式也十分微妙。然而,投资方华夏城和设计方东鲁设计却在“求同存异”中跳脱出“合作”的硬性捆绑模式,在设计美学与产业效益间的博弈和磨合中,实现了价值观的高度趋同。在生态修复与第三产业的兼顾中实现了一种“滚雪球效应”,强大的默契惯性成功地推动了项目的开花结果。
  “作为投资方的夏总和作为设计方牵头人的我,早期在这个项目的认知和理解上诉求各有侧重,双方虽然有过分歧甚至争论,但是10余年一路走来,我们已经能互补、互鉴。”于国铭认为,对于绿水青山的情怀和共同期待,让他们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执念之下,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双方延续之前的合作模式,先后在西安、厦门、南京等游客流量热门区域落地了多个文旅项目。

弘扬东方文明 传承鲁班智慧
  山东东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为山东省建工局直属设计单位,经2001年改制、改革,从而发展至今。
  设计研究院现有菏泽分院、北京分院、青岛分院三个设计机构,持有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风景园林设计乙级资质,城市规划编制丙级资质。现有员工175人,其中各类注册师15人,专业类别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结构、公用设备、电气、室内装修、景观园林、图文及建造等多项专业。多年来,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城市规划、旧城改造等方面均有可喜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瞩目和首肯。公司主要承担民用、公共与工业建筑的设计、城镇与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装饰设计、技术咨询等业务。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山东东鲁设计研究院从最初的一只在汪洋中飘摇的“小舢板”,成长为一艘阵容强大、功能齐全的“航空母舰”。在未来的岁月里,东鲁设计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设计服务。该院在行业中享有极高声誉,并逐渐形成了“建筑服务社会”的企业核心理念。
  主要业务
  城市及城镇小区规划;大型民用与工业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建筑效果图、动画及多媒体设计。
  完成主要作品
  威海最大的生态园区——华夏药业园、工业园、华夏技工学校、华夏接待中心,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五洲·太阳城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占地120公顷,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威海职业学院教学楼、校园厂区、教师公寓小区;以及威海市公安局科技办公大楼、威海市中心医院病房大楼、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活动中心、厦门老院子4A景区等。
  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十象工坊建筑设计院。
  设计顾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单德启(博士生导师、原副院长)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规划学院范霄鹏(博士生导师、原院长、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副会长)
  山东建筑大学张建华(博士生导师)


荣誉榜
  □2004年
  威海五洲·太阳城项目,荣获首届人居节铜奖。
  □2006年
  威海西钦槐云小区规划设计荣获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2009年
  威海华夏药业园I区1-3号楼,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三等奖,同时荣获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五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
  威海华夏技工学校华夏药业园L区,荣获山东省建设厅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工程二等奖。
  威海职业学院教学楼,荣获山东省建设厅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二等奖。
  威海华夏药业园M区,荣获山东省建设厅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工程三等奖。
  威海华夏药业园F区,荣获山东省建设厅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工程三等奖。
  □2011年
  华夏园太平寺古建,荣获中国建筑学会设计优秀奖。
  威海市公安局科技办公大楼,荣获山东省建设厅优秀勘察设计项目二等奖。
  □2013年
  威海市中心医院病房大楼,荣获中国建筑学会“蓝星杯”第七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