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立体智能技术提升电力保障水平

“大云物移智”保电上合峰会

2018-06-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工作中
  □通讯员 侯 婷 远德亮
   记 者 张思凯 报道
  本报青岛讯 智能巡检机器人、自主消防机器人、无人机……在即将召开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电力保障中,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大量应用国际领先的智能技术,构建起空中、地面、地下立体式智能保电体系,为峰会提供了坚强的电力支持。
  国网山东电力把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供电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同时,深化应用“大云物移智”技术,专为峰会打造的智能技术供电方案,保证了涉及大会的每盏电灯、每个话筒、每台设备“零误差”和“零闪动”。
  4月25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第一款小型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始在承担峰会重要保电职能的220千伏变电站“上岗”。这款机器人首次集成了3D激光等新技术,可实现高效的空间识别、自主避障、规划路线等。一座普通的220千伏变电站GIS室共有大约2500个检测点,人工巡视需要至少6个小时完成。而应用地上智能巡检技术,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天可不间断循环巡检,每次只需2个小时,并且自动生成数据报表,既能避免人工巡检的偏差,也能确保数据客观准确。
  现代城市发展让电缆入地越来越多,青岛地下输电电缆目前长达1638公里,占山东省的40%。狭小的地下电缆隧道空间给运行维护带来很大难题。2016年9月,国网山东电力在青岛投运了第一台智能电缆巡检机器人,目前青岛城区地下电缆隧道,有10个智能电缆巡检机器人日夜穿梭,可实时采集湿度、有害气体等数据,电缆管理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可随时随地看到电缆设备运行情况。与巡检机器人“搭档”的消防机器人,拥有地下自主消缺功能,它随身携带干粉灭火弹巡查,一旦收到前方巡检机器人火情警报,会立即以每秒4米的速度到达定位地点,释放出的灭火弹能瞬间吸收掉周围6米范围内的空气并充满二氧化碳,达到灭火目的。
  对空中输电线路,国网山东电力为青岛电网加装了2700多台线路在线监控装置,实现空中隐患主动预警,为峰会场馆供电的特级、一级保电线路全部实现了全线可视化管理。国网青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主管王军告诉记者,他们管辖的700多条输电线路长7500多公里,大多处于偏僻的荒郊野外,依靠人工巡检耗时耗力。自2016年第一台无人机开始运用于线路巡检后,目前已拥有无人机14架,采用智能识别技术,一旦发现保护区内建筑施工、树竹障碍等异常,将进行标识并即时报警。一年多来,22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等关键指标下降了70%,35千伏至110千伏线路跳闸次数下降了38.6%。
  各类智能机器人成为峰会保电的“机甲卫士”,打造出电网精准感知的“末梢神经”。国网山东电力4月15日上线的全景式智能保电指挥系统,则成为峰会保电的“神经中枢”。该系统将各类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指挥囊括其中,具备“实时监测、资源保障、预测预警、综合分析、统一指挥”五大核心功能,同时集成了21套电网业务系统,交互数据达到49.4亿条,实现了123条架空线路、103个电缆通风井全部可视化,10座特级变电站、5台重要电缆机器人自动巡检,1085个井盖地理定位、震动(位移)和井内水位全天候在线监测及主动报警。保电人员全部配备单兵装备、移动终端,实现轨迹定位、视频回传、远程诊断,形成了强健的“运动细胞”。“每个电缆井盖哪怕发生轻微移动或是震动,系统都会准确报警。”国网山东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