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高技能人才是高质量发展最大支撑

2018-05-30 作者: 吴广峰 来源: 大众日报
  □吴广峰

  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65亿人,仅占就业人群的20%,其中高技能人才4971万人,不足就业人群的6%。从市场供求情况来看,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甚至达到2:1以上。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尤其是能够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发展趋势的高技能人才。截至2017年底,我省有高技能人才290.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3%。江苏省有高技能人才358.2万人,居全国首位;广东省有高技能人才329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9.5%。我省无论是从高技能人才总量,还是从技能人才占比,与江苏省、广东省相比都还有不小差距。
  动态来看,在2013年底,我省拥有高技能人才187万人,江苏省拥有高技能人才232万人,广东省拥有高技能人才220万人。彼时,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与江苏、广东分别相差45万人、33万人。但到2017年底,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与江苏、广东相差已分别达到67.6万人、38.4万人,“标兵”越跑越远。
  另外,2018年初,浙江省制定了“建成高技能人才强省”时间表,即“到2022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在全国率先建成高技能人才强省”。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有高技能人才278.7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8%。“追兵”越来越近。
  “标兵”越跑越远,“追兵”越来越近。我们必须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7年11月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骨干力量,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需要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立法。学习借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工作做法,制定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地方性法规,将职业技能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贯穿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全过程,构建我省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刚性约束制度,实行技能培训与考核评价、工资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身资源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技师工作站等技能培训组织。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主体、公立学校为骨干、民办学校为补充、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积极引导的技能培养工作机制。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围绕推进我省“十强”产业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职业竞赛,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水平,培养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种子选手。加大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加强企业首席技师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职位,发挥其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激励广大技能人才立足本职、苦练技能、岗位成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注重将劳动和技能比赛与选树齐鲁工匠、培育劳动模范结合起来,推进技能练兵、技能比武、技能晋级、技能带头人“四位一体”技能素质提升活动,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建立多元化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实行“一企一策”“一岗一策”评价模式,打破身份、学历、资历限制,创新技能人才评价方式,扩大企业评价自主权,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引导和支持行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评价,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导向、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行业自主评价与社会认可相结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通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或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界限,实现有效衔接。
  厚植工匠精神文化土壤。参考央视《大国工匠》、东方卫视《上海工匠》等系列节目,通过文艺作品、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新时代齐鲁工匠风采、呈现新时代齐鲁工匠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我省主流媒体要加大对齐鲁工匠人才的宣传力度,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传,激发技能人才内在动力。广泛宣传工匠人才先进事迹,树立一批重视工匠人才的企业典型,发挥优秀工匠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
(作者单位:九三学社德州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