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优良天数218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37

去年济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2018-05-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张誉耀
   通讯员 李姝熳 报道
  本报济宁讯 5月14日,记者从济宁市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7年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居全省第一位,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已连续15年得到改善,跻身全国14个水质良好湖泊行列。
  数据显示,2017年济宁市PM2.5年均浓度56微克/立方米,位居山东省第5位,比去年同期下降23.3%,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较2013年的121微克/立方米下降6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到53.7%,全面完成了国家大气考核下达的63微克/立方米目标任务,位居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第1位;优良天数218天,同比增加12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37,同比改善11.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得益于全市环保“五个坚持”、构建了“五大体系”,坚持党政同责,构建责任分明、齐抓共管组织体系;坚持精准施策,构建专家把脉、导则引领治理体系;坚持科学监管,构建数据支撑、网格管控联动体系;坚持铁腕治污,构建导向明确、压力递增的考核督查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构建自查自纠、多方联动执法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水污染防治也取得佳绩,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7年以来,济宁坚持深化“治用保”策略,加严织密治理体系,推进南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落实“河长制”,在全省率先出台河长制问责办法,启动了河长制“攻坚月”行动,建立“市级河长一季度一督查、县级河长一月一督查、乡级河长一周一检查、村级河长一天一巡查”的“四个一”机制。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实施面源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先后组织了河道排查整治、渔业养殖整治、城区黑臭水体整治、非法小码头取缔、沿湖沿河畜禽养殖清理等一系列行动,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7222家;对工业企业及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10家重点企业实施清洁化改造,120家重点排水企业均安装在线监控并实现达标排放;全市23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9.5万吨,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并加装COD、氨氮、总磷、总氮在线监控设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以上;实施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针对部分不能稳定达标的河流,全面开展清淤疏浚、截污导流、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作。新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3处,全市修复及建设人工湿地已达52处30万亩。2017年,全市18个国控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均值为5.21mg/L、氨氮均值为0.325mg/L、总磷均值为0.099mg/L,达到国家规划水质目标。
  今年,济宁市将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实施环保督察整改、自然保护区、大气污染整治提升、打击固废非法处置暨“洋垃圾”进口、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等七大专项执法行动,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以更严、更实、更硬的措施,多管齐下“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努力以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提升全市居民生活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