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花小钱办大事不出资金出路子

村里来了“抠门书记”

2018-05-22 作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浩奇 殷壮 报道   王立湘在村民大会上推广“草里金”葫芦项目。
■最美基层干部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姜国乐
    本报通讯员 殷 壮 杨小康
  
  汶上县总工会派驻汶上街道办事处水坡村第一书记王立湘今年已经58岁了,在2017年县委组织部派驻的106位第一书记中是年龄最大的一位。老少爷们原本想,“王书记来驻村不知道能带多少钱来?”没想到的是,老王在到村的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就交了底:连办公经费加项目经费,总共不过6万元。“进村帮扶,处处都得用钱,这点钱哪能够,老王真抠!”
  驻村1年多来,王立湘往往“不花钱办成事,花小钱办大事”,处处为老百姓省钱,况且着眼长远、授人以渔,“抠门书记”赢得了大家伙儿的点赞。
  王立湘深知农村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坚持“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凡事都多想办法,多看门道,多做研究。今年2月,水坡村开展了垃圾堆、秸秆堆、渣土堆“三大堆”治理活动,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有人拍手称赞,也有人说起风凉话:“现在是干净了,过不了几天就又堆满了,一阵风而已。”村党支部书记宋培苓也犯愁:“干净是干净了,以后还不知道得花多少钱来维护呢。”
  “地是农村最大的宝,如今清理出来了,决不能让它成为累赘。”王立湘在村委工作会上建议,号召大家在空地上种上黄花菜和佛手瓜,不仅不用担心清理还能创收。测土、观摩、选苗、培训,一气呵成,3月初,全村“三堆”治理的空地种上了4万株黄花菜苗和1千棵佛手瓜苗,不仅巩固了环境治理成果,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和路带经济。
  “不仅没花钱,反而还挣了钱,王书记这法子真不赖。”宋培苓说,黄花菜一亩可以增收1万元,佛手瓜一棵可以增收1000元,这都是真金白银。在王立湘的建议下,他们正计划在剩余的空地上种植猕猴桃、黑木耳、猴头菇等投入小、见效快的农作物。
  一年前,水坡村通往莲花湖湿地的必经之路还是一条泥泞、颠簸的乡间小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如果用混凝土硬化这条道路需要20万元成本费,这还不包括设备、人工,怎么办?”起初,资金问题也让王立湘犯了难。直到有一天有村民向他反映,105国道维修剩下的建筑垃圾影响道路交通,具有安全隐患,希望村里给处理一下。
  王立湘脑子里灵光一闪,犯起了“抠劲”:“可不可以废物利用,来搞一个双赢局面呢?”他用石子沥青废料做地基,花了3万元就完成了20万元的修路工程。路修平了,莲花湖湿地成了村民们的常去之处。
  村里70岁的贫困老人李作明家庭困难,他和老伴的生活基本全靠救助。年前,老人找到王立湘商量能不能申请一些补助,王立湘没有给他钱,却送给老人100多个葫芦。李作明听说驻村的王书记“抠”,却搞不懂“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原来,这葫芦是加工过的“草里金”葫芦饰品,王立湘让老人去附近的莲花湖湿地、宝相寺等景点摆摊售卖。一开始老人还心存疑惑,没成想,100多个葫芦两天的时间被“一扫而空”,挣了五六百元。
  老人知道了王书记的用意,专门去村委会感谢。王立湘不仅把自己种的葫芦全送给了老人,并教会老人种植技术和制作手艺。“家里的葫芦都种上了,日子更有盼头了。”老人感激地说。
  “给钱给物都有用完的一天,给技术给手艺才是个长远事。”王立湘利用“能人效应”和“勤人效应”,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特色农产品种植到手工艺品制作,从摊贩点的设置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从手把手教技术到农业知识大讲堂,王立湘的这股子“抠劲儿”让水坡村村民渐渐富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