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2018-05-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老城街道:惠民生 解民忧 铺就脱贫致富路
  连日来,在肥城市老城街道东百尺村的道路修建现场,搅拌机不停翻滚,三轮车来回运输混凝土,工人师傅们正忙着铺摊水泥,平整地面,到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以前东百尺村的大部分道路都没有硬化,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为改善老百姓出行条件和村容村貌,村里将道路硬化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多种形式,制订修路方案,迅速铺开了道路硬化工程。
  “今年我们村多方筹集110万余元,对村内7条道路、4个广场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预计5月中旬投入使用,工程竣工后,全村2000余人将享受到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与便利。”东百尺村党支部书记张业平说道。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道路硬化工程的实施,畅通了贫困群众脱贫道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秀秀 徐延晓)
孙伯镇:发展设施农业 助推精准脱贫
  近日,笔者在肥城市孙伯镇孙西村看到,扶贫大棚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钢骨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孙伯镇孙西村党支部书记朱逢荣介绍,该项目主要建设连栋薄膜大棚1个,大棚长32米,宽28米,面积896平方米。建成后预计年纯收益1.5万元,可带动24户50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贫困户人均年分红200元左右。
  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孙伯镇按照肥城市“准实长稳”工作要求和“123456”工作思路,瞄准重心,精准发力,结合本地产业优势,利用扶贫专项资金以设施大棚+农产品的模式为贫困户创造稳定收益。脱贫攻坚以来,共建设扶贫大棚15个,涉及3个贫困村、2个插花村,主要种植草莓、有机菜和培育高品质苗木。截至目前,5个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约500元。
  (郑琨 代业广)
泰山区:爱心蔬菜送百名贫困母亲
  5月11日上午,泰山区邱家店镇前店村文化广场上,爱心涌动、热闹非凡。由泰山区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联合双购云商开展的“情系母亲节献爱心”活动正在进行,来自该镇100个家庭的贫困母亲,领到了由双购云商公司提供的纯天然绿色蔬菜。
  此次活动是“泰山区互联网+公益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作为爱心企业的代表,双购云商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向100名贫困母亲赠送价值近万元的‘爱心蔬菜’,既让她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是我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又一次具体体现。今后,我们还将举办类似公益活动,把爱心送给更多的贫困群众。”双购云商负责人说。
  抱着满满一箱子“爱心蔬菜”,前店村的贫困母亲王大姐感慨不已:“为了看病,家里花光了积蓄,多亏了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一直关心着我们,这么一大早还为我们送来无公害蔬菜,真是太谢谢他们了。”现场发放结束后,双购云商的志愿者们还来到了因行动不便而未能到现场的贫困户家中,将蔬菜一一送给他们。
  据悉,“互联网+”公益行动是泰山区着力打造的网络文化惠民品牌,主要是依托区委、区政府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美泰山”,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主动引导、有序组织爱心网友、爱心团体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目前,已开展了爱心企业走进贫困户、和美泰山暖冬行等公益活动,在社会公众以及网民中获得一致好评。       (王红)
围绕香椿做文章 打造扶贫新亮点
  新泰市禹村镇南泉村立足传统产业优势,摸索出了一条依靠香椿种植、深加工、采摘游的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之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科学规划引导,构建增收新格局。把香椿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由镇政府出资聘请专家对村内老寨山进行科学规划,打造千亩香椿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同时,指导农户对香椿进行深加工,制成“香椿茶”“香椿酱”或小包装食品出售,提升了附加值。在今年的椿芽采摘期,9名贫困群众仅销售椿芽一项人均增收1000余元。
  成立专业合作社,开辟增收新途径。成立了新泰市老寨山香椿专业合作社,从香椿的栽苗、生长、收获三个阶段为农户尤其是贫困户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在香椿栽苗阶段,由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幼苗;在香椿生长阶段,由合作社聘请农业专家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不少于3次;在香椿收获阶段,专业合作社承诺以市场保底收购价回收,确保贫困户收益。
  创立特色品牌,拓宽增收新渠道。南泉村的红脉香椿在2012年被认证为有机农产品,该村以此为契机先后注册了“老寨山红脉香椿”“南泉红脉香椿”等商标。以香椿品牌为依托,南泉村把香椿文化休闲体验、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延长香椿产业链,让游客有得玩,让农户有钱赚。通过游人采摘香椿、经营农家乐、售卖土特产等,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郝立纯)
致富不忘父老乡亲 爱心救助贫困群众
  近日,泰山区邱家店镇迓庄村来了位“神秘来宾”,一早就在村里忙活开来,和村干部一起商量着什么。
  一打听才知道,这位“神秘来宾”是刘成杰,土生土长的迓庄人,后来通过不懈努力,在泰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好。“致富不能忘了乡亲,一听说咱迓庄村还有贫困户,我心里很不好受,想着给他们献点爱心,让乡亲们过得好一些。”刘成杰一边说一边顺手拿起了贫困户名单,仔细谋划着。
  规划好路线后,刘成杰和村干部一同来到9户贫困户家中,与老乡们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家庭、健康、经济来源和生活开支等情况,并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战胜贫困,早日脱贫致富,并给他们送去了500元慰问金。  (王红)
泰山区:多措并举为贫困户安全住房“添砖加瓦”
  “住房安全”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是脱贫的硬性条件,泰山区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一是多方出资参与。上高街道位于泰城城区,无法享受危房改造补助政策,采取了“街道和村共筹、贫困户零支出”的模式,由街道和村共同出资按照泰山区危房改造18平方米/人的标准进行修缮或重建,确保雨季来临前入住。二是包保部门帮扶。在省庄镇省级贫困村大河峪村、贝家庄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资金由所包保单位筹集,贫困户不出钱就能住上安全的房子。在插花村,包保部门为需要加固的贫困家庭提供资金、多方募集水泥等建筑材料,甚至组织年轻男同志出力帮忙,包保部门的“援手”和积极争取,为急需危房改造的贫困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三是扶贫基金保障。泰前街道设立的扶贫基金,除对贫困群众临时救助、紧急救助外,还用于危房修缮、加固、改造等。贫困群众提交申请,经村“两委”研究后报街道,由街道组织专人鉴定,符合条件的扶贫基金给予帮扶,最大限度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   (王红)
桃园镇:危房改造托起贫困群众安居梦
  近日,在肥城市桃园镇东伏村,机器轰鸣,专业的施工队伍正在抹腻子,工地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气氛,这是东伏村正在为10户贫困户进行集中安置危房改造的现场,建成之后将安置10户60岁左右的贫困老人,预计5月底全部完工。此次危房改造,桃园镇集中对9个村28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其中,通过拆除重建等改造23户,修缮加固改造5户。
  据了解,为确保农村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桃园镇坚持把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贫困户住房条件,努力将贫困群众的危房改建成“放心房”“暖心房”,为贫困户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启超 张鲁昌)
用真情点亮心灵之光 用大爱谱写脱贫之路
  5月10日,泰安同仁眼科医院联合市健康公益事业发展协会在新泰市放城镇丁家庄村开展“光明扶贫工程·白内障复明”活动,为村民开展眼科义诊和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并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建立医疗档案,准备为他们开展免费复明手术。
  村里贫困老人孙大娘高兴地说:“上周村委就已经提前告诉我们今天有眼科义诊活动了,平时自己出行不便,也没有钱去大医院检查,所以我一大早过来,你们开展这样的活动,真是帮了我一个大忙。”医疗服务队对到来的每一位村民进行了视力测量,针对老年人容易出现的眼科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等认真检查,检查过后医务工作者还对每个人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耐心解释,并对需要治疗的过程进行简单说明,向需要做白内障手术的贫困村民讲解免费做手术的有关事宜。
  据了解,同仁眼科医院作为爱心联盟会员单位,在院长陈海燕的带领下,先后开展了“情暖泰山·慈善启明”、情暖泰山健康“6138”工程等公益活动,特别是开展了“健康泰安光明行、百乡千村精准健康扶贫”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为全市3687个村50岁以上的贫困中老年人免费进行眼部健康检查,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张玉婷)
  
  小小樱桃果
  脱贫“金果子”
  在新泰市谷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吊塔高耸,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于枣林村65岁贫困户王圣美老人将自家6.3亩地流转给樱桃园后,本人在果园打工,不仅有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每年还能得到3150元的土地承包款。她高兴地说:“年龄大了,家里有病人,再说这里的活也不累,在家门口既能照顾病人还能挣钱,现在很知足,生活比以前强得多,感谢党的好政策。”
  据了解,谷里镇于枣林村成立了土地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将土地流转给谷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周边100多位村民都和王圣美一样,每年从每亩流转土地上拿到500多元租金,同时带动周边老百姓扩展种植4万余株樱桃树,而且示范园可稳定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吸纳周边村民来园务工,一天有50元劳务费。示范园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郝立纯)
  
  宁阳县:
  风险评估为扶贫
  项目“上保险”
  宁阳县伏山镇9个省市级贫困村共有16个产业扶贫项目。这些扶贫项目能否正常运营既关系到扶贫资金的安全,也关系到项目收益能否兑现并按时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今年以来,伏山镇创新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工作,启动了“扶贫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村委会成立项目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密切关注项目运营情况,评估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资金资产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所有项目进行现场查看,从产业前景、环保条件、生产经营状况、党员群众意见等方面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报镇党委会研究,对委托经营资金额度较大和资金比较集中的项目进行重点论证评估,全方面确保扶贫资金资产安全。同时,对项目运行期间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论证,对可能引发的风险提前化解,并落实风险应对措施,确保了扶贫项目高效安全运营,持续发挥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作用。  (王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