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新技术应用改变传统煤矿发展模式

煤炭智能开采告别“灰头土脸”

2018-05-18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刁琳波 左亚鹏

  提起煤矿,人们的脑海中或许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头顶矿灯,一脸炭灰的矿工在狭窄的工作面上辛苦作业……
  而在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的水煤公司,井下采煤却是另一番场景:坐在宽敞明亮的智能调度中心里轻点鼠标,工作面所有的采煤、放煤、运输等生产活动都能远程操作,现场工作情景及瓦斯浓度、一氧化碳含量、煤尘浓度等有害气体指标,在高清LED显示屏上一览无余。
  如今,新技术的应用已在改变着新矿集团传统煤矿的发展模式。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若祥表示,以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为方向,打造一批智能采掘工作面,彻底改变传统煤炭生产人海战术。并加快推进机器人替代作业,让员工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机器多干活,实现矿山“无人或少人”,形成完整的智慧系统、智能运行、绿色开发的新模式。
  新矿集团发展地域涉及省内7个市,省外7个省区,拥有各类煤矿42对。矿井多、灾害全,特别是山东省内老区矿井开采历史久,在籍巷道达到了85万米,多个矿井已开采5个水平以上,生产系统日益复杂,安全管理压力十分严峻。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高效运行。
  “自从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以后,让我们远离了脏、累、苦、险的环境,真正感受到了智慧开采带来的实惠。”水煤公司采煤工梁洪涛高兴地说。
  随着井下开采的不断推进,水煤公司ZF3803工作面成为典型的孤岛小煤柱工作面,推采期间面临冲击地压、瓦斯等重大灾害,安全管理难度极大。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设一体化矿山系统设计平台,实现了现场视频和设备数据高速上传,控制信息实时下达,职工们在控制中心就可对工作面采煤机远程干预控制,即可完成皮带输送机、刮板机等设备的启停工作。
  在ZF3803工作面上,伴随着综采机齿轮飞快地旋转切割,煤炭如溪流般地落在工作面皮带上快速运出。看着这一幕,机运服务经理常仁强感慨道:“现在叫‘可视化远程干预’生产模式,就是人的视听感官都能延伸到工作面了,身临其境监控安全生产,这在以前哪敢想啊。”水煤公司还在以太网的基础上建立统一通讯协议平台,设备数据、高清视频能够高速上传和控制信息实时下达,控制延时不超过500毫秒。
  自2017年11月8日ZF3803工作面投入智慧化生产后,水煤公司的工效提高5倍,工作面作业人员从每班30人减少到4人,上下两巷实现无人,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系数,每年还减少用工成本300万元。截至目前,智能工作面已累计采煤100多万吨,创造效益1亿多元。
  目前,新矿集团正在抓紧建立智慧管理系统,今年智慧化开采工作面将达到18个。并充分利用千兆以太工业网,发挥“大数据”应用中心作用,涵盖生产、设备、财务等主要业务领域,实现智能化指挥、自动化调度和跨千里运营管控,解决矿山生产与管理的复杂多变、作业环境恶劣等诸多行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