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迈向体育强省关键的一环

2018-04-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于晓波
  
  3月1日,《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是在2004年《山东省全民体育健身条例》基础上进行了废旧立新制定的,分为总则、政府保障、社会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设施、法律责任和附则,共7章51条。
  省体育局局长李政认为,《条例》很关键地从法制层面明确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明晰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全民健身职责,绘就了“大群体”发展蓝图。这是新时代提升我省全民健身工作水平的根本遵循,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为引领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省重大战略的具体体现,为加强我省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体育思想引领全民健身新实践,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
  3月31日,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李政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奋斗目标,对如何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谋划。
  4月14日,在全省群众工作会议上,省体育局党组凝聚共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把新时代群体工作的奋斗目标明确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加快建设群众体育强省。
  李政认为,全民健身在体育事业中处于基础地位,担负着厚植竞技体育人才基础、培育体育健身消费人群、支撑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使命,是体育强省建设的基石。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真正把全民健身工作重视起来,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要齐心协力落实《条例》要求,共同抓规划,抓调查研究,抓科技攻关,抓紧推进出台与《条例》配套的各项政策细则。
  ——使命重在担当。以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实施国家战略,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各级政府担负组织实施的主体责任,体育部门作为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担负着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职责。
  ——树立“大体育”理念,其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根本路径是依靠人民共建,根本目标是人人享有、人民满意。发展体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靠政府,更要靠全社会的共建共享。
  ——加快我省体育事业发展,就必须走改革之路。“大格局”的建立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需要多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要用好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社会的自治之手,把市场和计划平衡好,使“责任任务化、任务具体化和工作常态化”。
  对标“大体育”,构建“大格局”。
  围绕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全民健身核心任务,全省体育部门要尽快转变直接办体育的旧观念,把工作重心和精力,转移到规划引导、政策支持、行政监管上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期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大格局新常态。
  
  ——理顺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明确了全民健身公共治理主体责任和实现路径。强调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治理,权责清晰,任务明确,着重在治理方式的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子
  建设群众体育强省,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体育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条例》,是建设群众体育强省的法律保障。李政认为,群众体育强省建设要“意识强、设施强、组织强、活动强、服务强”。
  《条例》进一步健全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条例》明确了全民健身坚持以公民健康为中心,遵循政府保障推动、社会共建共享的原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协调机制,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与全民健身需求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
  ——明确了体育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职责。《条例》还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负责全民健身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协调辖区内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体育生活化社区。
  ——体育部门必须要从导向上予以明确,而且从指标上予以量化、从机制上把责任压实。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球化合作、全人群共享。全面发挥体育争光功能、健康功能、产业功能和文化功能,使体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中的“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建立全省全民健身的联席会议制度,这是落实政府主责的重要举措,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政府是责任主体,财政要增加投入,体彩公益金要专款专用,政府的考核要公平严格,要把公共服务体系搞起来,统筹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发展。
  
  ——体育强的根本在于开展广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让人民群众都参与进来,让人民群众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益,让人民群众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达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着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进一步深化对全民健身工作的认识,要有新视野、新目标、新作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举措,是全面决胜小康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的战略举措。
  山东是人口大省,群众体育大省,竞技体育强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体育产业资源,市场潜力巨大;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国民消费结构已进入重大转变期。随着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我省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和消费观念迅速转型升级,追求身心健康和美好生活已经成为时代主题。
  坚持问题导向,应清醒认识到存在的差距,“我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还不够多”“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在部分地区还有待解决,“怎样科学健身”的问题需进一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全社会形成的合力还不够。与此同时,亚健康、慢性病人群都呈增长趋势。
  要成为身体健康的民族,落实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山东要走在前列。
  ——从“十三五”开始,我省体育事业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大幅度提升我省体育人口的数量。以提高参锻比和体质合格率这两项指标为核心目标。提升我省全民健身总体水平就是要紧紧扭住这两个指标,掀起一场健康革命。
  ——以贯彻落实《山东省全民健身条例》为保障,以“便民惠民”为核心,结合“三级联创”,统筹“六个身边”工程,加快推进“大群体”发展格局,打造“体育生活圈”,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具体工作中,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拓展全民健身工作的宽度;突出便民惠民导向,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的深度;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激发全民健身工作的热度;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力度。
  ——构建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依靠社会和市场的力量,促进多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推进体育设施开放,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规范群众性体育赛事,打造“体育生活圈”,大幅提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逐年提高国民体质合格率和百姓幸福指数,创建体育强省、国家运动健康城市,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建章立制,调整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政府、社会乃至整个体育系统改变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树立崭新的大体育观念
  改革创新是破解全民健身难题的唯一出路。要以更大的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部门与单位利益固化的藩篱,不断建立完善促进全民健身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
  全民健身是建设健康山东的基础和保障。共建共享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是体育部门、社会各界和全省人民的共同责任。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
  把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构建全社会“共建”的责任体系,形成各知其责、各尽其责的发展局面。
  落实《条例》,关键是建好用好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完善协调推进和督察落实机制,将全民健身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联席会议建立后,第一使命就是抓任务分工和责任认领。要在申请建立联席会议的同时,深化“明确责任”的工作,抓“责任明确”,并通过这一平台把任务分配下去。
  明确责任,有许多办法值得探索:比如用提出职能建议的办法,明确和细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各类单位组织的责任;用体育专项规划的办法,明确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的责任;用标准的办法,明确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的责任;用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的办法,向各类协会、社团、企事业单位下达任务,等等。这些工作,既可以由上层主导,也可以由基层首创。
  “责任考核”。要以政府为主体,抓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责任考核”。《全民健身条例》赋予了体育部门一个有力的工作抓手,即体育部门牵头评估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情况,并向本级政府报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考核就是要有标准的。以提高经常参加锻炼人数的比例和国民体质合格率这两个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为核心目标。《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评估制度是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规定,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每5年制定一次《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对实施效果开展评估。目前,省考核办将全民健身纳入政府考核;全省城乡体育设施覆盖率明显提升;体育总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省已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照新出台的《条例》,省体育部门对评估指标进行了修订完善,利用评估杠杆促进《条例》落实。通过制度建设,来加快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机制和体制改革速率和步伐,拓展人们思考的维度;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了全民健身工作体制机制,做到责任体系“全覆盖”。
  宣传贯彻落实《条例》;要围绕农村体育和农村体育产业问题深入研究,找准切入点,保质保量保廉洁地做好体育扶贫等工作。
  
  ——要以新思想引领新实践,鼓励和规范并举引导科学健身,多管齐下形成“大合唱”
  ——始终坚持惠民利民、服务社会这一根本原则。进一步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真正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构建“大体育”体制机制,核心就是要彻底把过去体育部门办体育、体育人办体育的模式转变成全社会办体育。寻找与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医疗、商贸、养老、会展等各行业的契合点,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实现体育与多行业的合作共赢。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为全民健身提供产品和服务。要通过改革让政府做政府的事,充分释放社会的能量,把办的职能交给社团,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切实让金牌多起来、全体人民动起来、体育产业强起来、体育精神扬起来。
  李政说,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要从为健康山东和全面小康建设服务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在山东经济社会中的坐标定位。全面落实“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理清思路,科学谋划,对照全国先进,明确奋斗目标,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引领群众体育更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体育强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