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乡村的土地庙

2018-03-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坊间纪事
    □ 马 卫
  我儿时的乡村,没有土地庙,但有叫土地庙的地名。那是“破四旧”的年代,也是反“封、资、修”的年代,土地爷爷土地奶奶,不得不躲着。
  土地下户后,一下冒出了好多土地庙。一里一庙,一山一庙,绝不夸张。大的有房,小的就在崖下,甚至地边地角,或盖个偏棚,或顶个木板,塑上土地爷爷土地奶奶,就供奉。香烛常有,果蔬不断。农民们只要见了,无不膜拜。那几年真是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呵,卖粮难,成了乡村最流行的词语。土地庙越来越多,到了家家的地边都有的程度。农民们真诚感谢土地爷爷土地奶奶的保佑,才过上吃饱饭的日子。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土地在乡村大片荒芜,土地庙呢?倒的倒,塌的塌。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和蛇、鼠、虫为伍。能得到供奉的,少之又少。农村,也不太在意庄稼的收成了。一百斤米值多少钱?打一个月工能买上千斤的米呢。被抛弃的土地庙,比坟墓还寂寞。坟头,腊月和清明节,还有人来挂纸、培土、祭奠。但土地神,被乡村遗忘了,因为地里的收成,不再重要。
  乡村对土地庙的供奉,是那么的功利。
  乡村对土地神的敬仰,是那么的实用。
  但是,能怪乡村吗?我用大量的时间,在城郊的山头行走,调查过上百的农民,他们基本上是老人、妇女,或是有点残疾,无法打工的中年男人。如果只种粮种菜,根本从土地上得不到收入,只能满足自家的食用。
  种水果呢?种药材呢?有一年无一年的,比如这些年种柠檬的人户相当多,政府无偿提供苗子,但是,2017年,柠檬就卖一块钱一斤,摘和运的成本,也就要一块呵,何况还要管理,别说赚钱,少赔就不错了。
  谁还有心情去供奉土地神?当神不能给人间带来欢乐,带来丰收,带来实惠,人们就不会再不把它当神了。
  乡村的土地庙,只能废圯,只能被遗弃。
  有一天,我行走在毡帽山,那里因为修飞机场,好多农户搬迁了。恰好下起了小雨,我得躲躲,结果,只有一所旧庙可以栖身。一看,原来是土地庙。这么大,这么宽,足足有十平方米,可见当时是花了大成本的,这方的土地神肯定有过大功大德。现在,庙的一角已漏水,一根柱子已偏斜,蛛网密布,小虫成群。好在我随身带有药物,一撒,小虫们仓皇逃命。
  庙外秋雨淅淅沥沥,天阴暗下来,我有些伤感,孤独裹紧我的身躯。这时,我听到两个轻声的对话:老伴,你看,都快三年了,今天才有个人来看我们。
  老头,人家不是来看我们的,你不要自作多情,人家是来躲雨的。
  哎,看来,我们虽然叫神,现在比凡人过得还差。
  要不,我们也进城算了,听说进城的农民,个个过得都比乡村好。
  你是不是老糊涂了哟,城里哪有土地?人家会把我们当神?
  原来,是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在轻轻对话。
  我听得心酸,对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一拜在地:老人家,不要进城,我只要有空,就来看望你们。
  其实,说这句话时,我都感到羞愧。我能做到吗?
  雨停了,我慢慢下山。
  土地庙,渐渐被雾岚堙没。我沉重的脚步,在泥泞的山路,烙下一个个坑。
  土地庙,也许不久,会从乡村消失。
  这既说明时代在进步,更说明乡村对土地的依赖,日益减弱。
  再见,土地庙。
  再见,土地神。
  也许有一天,乡村再崇拜土地神时,是另一种心态:不再是感恩,不再是祈求,而是一种人和神的和谐共处,无欲随心,那样的乡村,才是幸福的乡村。
  人也是神,神也人。
  土地既是资源,也像人一样拥有生命,才有源源的活力,充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