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行业观察 产经

2018-03-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全面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
  □杨润勤 赵洪涛
  
  2017年,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食安山东”品牌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基固本、创新监管,精心培育、积极推介,“食安山东”品牌方阵持续壮大,公众消费信心明显增强,“食安山东”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2017年,全省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较上一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食安山东品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市及多数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印发了行动方案,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导,推进“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省16市(除聊城外)提出并实施了“食安+地域”的食品安全公共品牌战略,青岛、东营、潍坊、烟台、莱芜、德州等6个市设计了品牌标识,初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公共品牌体系。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了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意见,将食品安全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全面实施“食安山东”战略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2017年省级财政安排食品安全(包括食用农产品)专项资金4.31亿元,同比增长5.6%。
  食安山东品牌方阵队伍稳步壮大。坚持“点线面”结合,立体化推进“食安山东”建设,带动食品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至2017年底,全省有197个食品产业集群品牌纳入县级以上政府发展战略,食品行业有中国名牌40个、中国驰名商标16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497个;“食安山东”品牌建设示范单位达到7482个,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66家、基地10家,食品流通单位4633家,餐饮服务单位(街区)2373家;已认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15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8个、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123处、“三品一标”产品7999个,创建“齐鲁放心果品”品牌60家、畜产品品牌示范企业129家。
  食安山东品牌技术支撑显著改善。坚持把强基固本作为“食安山东”建设的基础工程,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升。目前,17市全部建立了食品检验机构,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67.54%;93个县级食品综合性检验机构完成组建工作;监管部门共建快检室2104个,配备食品快检车316辆。153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全部建立快检室。公安机关积极推进快检实验室与刑事技术室一体化建设。粮食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省级为龙头、市级为骨干、县级为基础、第三方为补充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2017年,省市县三级部门全年完成抽样检验49万批次,覆盖食品品种数由110增加到125种,千人样本量达到5份。
  食安山东品牌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坚持把创新监管作为推进食安山东建设的重要保障,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强力推动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方责任落实。按照“于法有据”的原则,科学依法推进简政放权,省级食品生产许可事项下放比率达到95%。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所有省级食品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推进分级分类分层监管和规范化、模块化、痕迹化监管,加大飞行检查和“双随机”检查力度,实现日常检查制度化、专项检查靶向化,检查相关单位近百万家次。全省13950家获证企业全部实现了分级分类分层监管,对17.8万多家持证餐饮单位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严格准入退出管理,全面规范经营许可,改进认证检查方式,积极推行良好行为规范、质量授权人、问题企业约谈和行业禁入等制度。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了韭菜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管理。坚持“开门监管”,实行有奖举报,拓宽监督渠道,调动了公众参与积极性。建立常态化公开曝光机制,定期发布食品抽检信息。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全程参与监督检查、专项整治等工作,加强与行业协会常态化联系,主动通报信息,鼓励参与监管,加强行业自律。
  食安山东品牌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牢固树立产业是品牌赖以发展基石的理念,推进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全域推进“双安双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整体提升。先后有10个市、52个县通过国家或省食品安全市县验收命名;1个市、15个县成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达到56家。全面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综合施治、分类规范、全链条发力。扎实开展“清洁厨房”行动、“寻找笑脸就餐”等活动,创建“清洁厨房”8.3万家,实施“明厨亮灶”工程3.8万家。规范提升食品“三小”,帮扶规范9500家,登记备案15万户,“三小”登记备案率达93%。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型商超质量提升行动。80家超市申请参与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586家大中型商超通过放心肉菜公开评价工作,30家规范化农贸市场完成创建中期评估。
  食安山东品牌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协同共治,持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系列行动。深入抓好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各类畜禽水产品交易市场1762个,畜禽水产品经营户28764户,餐饮服务单位32342家,立案查处案件45件。深入开展保健食品、食品欺诈与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3126家,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113家。开展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对标规范”行动,“两超”问题样品占不合格食品的比例显著下降。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整治,排查各类主体4.2万家、立案133起。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69家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已经建成,15家正加快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基本完善。健全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机制,17市全部建成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配备餐厨废弃物收集车辆965辆,有效杜绝了“地沟油”回流餐桌。规范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为,升级改造餐饮具消毒单位4098家。2017年全省共查处食品违法违规案件39014件,侦办食品刑事案件2625起,打掉“四黑”窝点1176个。
  食安山东品牌整体形象持续提升。“食安山东”品牌商标成功注册。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和官方微信均开设了食安山东专栏;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大众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开设了食安山东栏目;拍摄制作了食安山东系列科普宣传视频,在山东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大众网、齐鲁网和各地电视台公开播放。“食安山东”动车号正式开通。各市及县(市、区)也在当地主流媒体设立了食安山东专栏专版,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格局。
  2018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品牌建设意见,以“食安山东”建设为统领,不断完善推进机制,抓重点、补短板,着力完善创建标准、树立示范标杆,深化品牌引领行动,坚持“点线面”立体化推进,努力打造“食安山东”品牌新优势。
周村区大街街道“双轮驱动”“双向发力”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实现高质量发展
  □曹成 江玉宝
  
  新春伊始,山东省召开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山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周村区大街街道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随即组织召开动员会议,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历史机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创新出“双轮驱动”“双向发力”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跨越发展。
  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双轮驱动”
  实施“存量变革”,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调再造工程,全力支持纺织、沙发家具等传统产业做优做强。在传统产业集中区域,开展大规模提升改造工程,重点对13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分析,逐家明确转型升级方向和技术改造路径;引导企业引进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嫁接改造传统产业,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再造新辉煌。重点推进催化剂齐鲁分公司投资1.84亿元综合污水近零排放技改项目,力争3月开工建设,12月份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强化“产城人”融合理念,科学谋划街道产业布局,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全面融入区309国道沿线两侧1公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整合莫家庄、大庄拆迁后腾空的土地等资源,编制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招商项目。以税收贡献、吸纳就业、成长潜力为标准,探索扶持楼宇经济;以激活存量楼宇为重点,强化政府引导,着重引进以和平康复托养中心为代表的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医疗教育等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楼宇经济群,打造引领城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新引擎。
  正推与倒逼“双向发力”
  所谓“正推”,就是通过集中要素资源,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重点项目建设主攻开工手续办理等关键环节,确保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培育成长性企业注重要素支撑:强化金融支持,加快推动宏达助剂、华洋交通等优质企业到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强化智力支撑,认真落实市“人才新政23条”,掀起新一轮“招才引智”热潮,年内组织5场高层次人才精准对接洽谈会,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增强人才集聚“雁群效应”。紧抓周村区与山东理工大学校城融合创新发展的机遇,促成更多优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科研中心、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强化品牌支撑,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对知味斋、蓝天家具、周村宾馆等知名特色品牌进行高水平策划,着力推出一批特色凸显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鼓励现有品牌企业利用主流媒体和“好品山东”“供销e家”等平台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力。
  所谓“倒逼”,就是综合运用环保、安全等手段,下决心关停淘汰“低、重、差”“散、乱、污”企业,加快市场出清、“腾笼换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动能引领新发展。
  
  白塔镇干部教育培训
  “实”字当头
  □徐文杰
  
  “这次培训紧贴咱们农村工作实际,对提升自我、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很有帮助!”近日,博山开发区白塔镇举办了以“弘扬焦裕禄精神,攻坚克难,走在新时代前列”为主题的机关干部培训班,副镇级信访员石玉强介绍了学习体会。
  今年以来,白塔镇为引导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开拓奋进,在推进“科创走廊、产业新城”建设中担当有为,以“实”字当头,创新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培训方式“实”。镇党委创新授课方式,组织干部到焦裕禄纪念馆、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源泉镇岱北村参观,通过现场教学,让干部实地学习领会焦裕禄精神,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原山精神,深刻感受岱北村的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新成果,激励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对标先进、发挥带头作用。
  学习内容“实”。着眼于干部党性教育,围绕民生社会事业、扶贫、产权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制定培训计划。邀请十九大代表亓庆良作了党的十九大精神解读报告;组织村“两委”成员到白塔镇便民服务大厅学习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快速业务办理等内容,不断提高干部的行政办事水平和效率,让群众“最多跑一趟”;组织班子成员到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和文昌湖区部分镇、村参观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旧村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先进经验。
  培训落实“实”。镇党委将干部教育培训纳入考核体系,对党员干部在培训期间遵守纪律、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将综合表现情况作为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确保教育培训不空不虚不走过场。
  “白塔镇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和全镇改革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和当前的工作相结合,和党员干部个人健康成长相结合。通过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博山‘科创走廊、产业新城’。”白塔镇党委书记孙胜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