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以贫“服”贫

2018-03-15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祁玉方 王 志

  乐陵市黄夹镇东街卫生室里病号不算少,一名打吊瓶的老人突然想上厕所,56岁的护工赵本林连忙帮他举着吊瓶到了卫生间。
  赵本林是黄夹镇南街村人,没什么文化,孤身一人无儿无女,此前在建筑工地上卖力气打小工。2015年底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后来疼得不敢动,在卫生室治疗了一个多月才好转。出院后的赵本林干不了小工,别的工作也找不到,不到1亩半粮田收入寥寥,生计一下子就困难了,被识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起开始享受低保。
  在家闲了一年,赵本林很煎熬也变得消沉。2017年6月,镇村的干部找到他,“给你介绍个活干不干?”“想干,就怕干不了。”“试试看吧。”这份工作,就是在他曾治病的卫生室做公益护工,主要是上午高峰期帮着招呼病号、打扫卫生等,并不复杂繁重。经过简单培训,赵本林就上岗了。东街卫生室的周炳德医生说,卫生室在镇驻地,病号多人手少,很需要有个人打打下手,赵本林干活还很认真。
  赵本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月补贴350元,直接打到卡上;再加上土地租金和低保,生活有了保障。最重要的是,干活比闲着光荣,自己挣钱花着踏实!
  在乐陵市西段乡西崔村,58岁的贫困户李书章因为幼时软骨病后遗症,双臂无法上扬,家里还有瘫痪在床的母亲需要照料。去年5月份开始,他当起村里的养老护理员。
  李书章的职责是照应本村另外3户贫困户,主要是帮他们打水、扫地、买馍。80岁的商付祥眼睛有残疾基本不出门,他说,有时候李书章来了没事,就是聊聊天;68岁的孤寡老人张本训,患有多种疾病,每隔一周李书章会到6里地外的卫生室给他买消炎药。去年底,张本训因病在医院过世,他的银行卡上还剩余3500多元钱,替他办后事的亲戚说其中有100元是欠李书章的药费。
  该村党支部书记崔世通告诉记者,到今年村里还有贫困户18户36人,基本都是老人,7户享受低保,通过扶贫资金入股镇上的农业示范园和上级帮建的光伏扶贫项目,能拿到一些分红,再加上养老金等,算年收入也都超过四五千元钱。扫地买药这些活不重,但是对行动不便、没有儿女在身边的人来讲,有没有人帮着干很不一样,村里选李书章干这个活,就是看中他是个热心肠。
  赵本林和李书章都是乐陵市扶贫专岗的服务人员。该市原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00多户、12000多人,到2016年底减少到不足3000户,8000多人。市人社、扶贫部门梳理发现,其中大致分为两类,失能群体和弱能群体。前者多为老病残孤,仅孤寡独居老人就有2180多人;后者因病因残或其他种种原因,劳动能力弱,采取企业与合作社带动的产业扶贫方式,往往干不长久,勉强纳入也不利于产业发展;但按照“救穷不救懒,扶贫先扶志”的原则,完全采取帮钱帮物救济分红的方式也不合适。
  乐陵市从2017年初开始,以财政投入为先导,开发扶贫专岗,以贫“服”贫,进行了有益尝试。借鉴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农村互助养老等经验,乐陵市村级扶贫专岗去年初开始试点,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为有劳动意愿但能力较弱或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务工的人员,针对群众需求开发设置专门岗位,经过培训后,主要为其他深度贫困失能群体提供照料护理、代办事项、沟通疏导等服务,或依托敬老院、幸福院、卫生室等设置公益岗位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专岗人员一般1人服务3户左右,公益岗位每天服务两小时左右,市里从财政就业扶持资金拨付岗位补贴,每人每月350元左右。经过试点和推广,一年多来全市已开发扶贫专岗437个,服务贫困户1387户、2052人,覆盖全市有帮扶需求贫困人口的80.4%。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海波日前对此调研后认为,为勤劳朴实、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公益岗位,变简单的分钱分物向探索奖补、以工代赈等方式转变,让他们就近靠劳动实现有尊严地稳定脱贫,被帮扶对象生活品质有效提升,达到脱贫与解困有效结合、“扶贫”“扶志”“服贫”的多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