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城事

东港:“大三角”撑起工业经济大厦

2018-03-13 作者: 丁兆霞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丁兆霞 报道
  本报日照讯 既有吃钢嚼铁型的“硬产业”,也有高效环保型的“新产业”,还有知识技术型的“软产业”,都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展开东港区的产业布局图,只见西、南、北三个方向,布局的空港经济开发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正构成“大三角”核心布局,稳固撑起东港工业发展的大厦。
  作为驻地区、主城区,相较于日照其他区县,工业经济无疑是东港经济发展的短板。但而今,东港已然找到突破工业短板的新引擎。在前不久召开的东港区经济工作暨“三招三引”推进会议上,东港区委书记王世波指出,空港经济开发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三个园区”,将是东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对这“三个园区”,东港将坚持一手抓招引、一手抓配套,点上开花、面上突破,进一步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为东港的突破发展搭建载体平台。
  空港经济开发区是“一号工程”。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化、三年见成效”,东港区将按照“工业经济活力区”的定位,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举全区之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空港经济开发区。
  作为处在东港改革发展最前沿的“新区”,对于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打造,东港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采用市场化办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年内投入20亿元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为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效奠定基础。
  加快航空小镇建设,做好空港经济、特色产业、城郊旅游融合文章,确保上半年太古飞机项目投产运营,传化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年内招引过亿元的项目5个、到位资金10亿元以上,工业、物流业实现年产值20亿元以上。
  同时,积极争取空港口岸临时开放,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物流枢纽,汇聚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争取经过10年的努力,把空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成20万人口左右的城市卫星城,工业总量撑起东港的“半壁江山”。
  钢铁产业有“龙头”无“龙身”“龙尾”,曾一度是日照钢铁产业的困扰。去年以来,围绕山钢、日钢两大钢企在日照的布局,东港招引了一批“吃钢嚼铁”项目;在1月13日举行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又签约了11个项目,总投资达43.9亿元,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围绕钢铁配套产业园,东港还将按照“钢铁行业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定位,做好“建与管”“进与退”“供和需”三篇文章,大力发展钢铁研发、产品深加工、配套服务、机械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打造现代钢铁工业“集聚地”。
  针对“建与管”这“首篇文章”,将按照日照市《钢铁及配套产业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根据园区发展定位,年内投入4亿元继续抓好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同时,梳理园区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园区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在“进与退”这篇文章中,将对原工业园内的存量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发展定位的大力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深入研究低效闲置土地的二次开发,通过挖潜增效,推动“腾笼换鸟”,实现土地、厂房的高效利用。年内,确保招引过5000万元项目10个以上,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突破8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
  同时,做好“供和需”匹配文章。根据企业功能布局、生产需要等个性化需求,分期分批、“量身定制”标准化厂房,及早谋划邻里中心建设,通过“先租后让”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的服务,年内新建厂房30万平方米,切实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基地是东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东港将按照“高端产业集聚地”的定位,突出“高、新、特”,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四新”产业,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创新引领、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工业新城。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对接省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方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年内投资5亿元推进华能生物质电厂、学苑西路、AB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发展新高地。加大招引力度,突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依托国丰远大、普立尔新材料等项目,加大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招引力度,年内招引过5000万元项目4个以上,过亿元项目2个以上,到位资金突破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