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只有456口人的禹城东店村,近些年培养出了6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22名本科生,如今这些外地学子纷纷反哺家乡——

“博士村”文化学堂传承好家风

2018-03-03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赵帅 报道   图为王振波博士在文化学堂上就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讲。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赵帅 张晓宇
  
  2月19日大年初四,一节特殊的“文化学堂”课在禹城市梁家镇东店村活动中心举办,主讲是本村人、在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就职的王世伟博士,内容虽是现代金融知识,乡音无改、深入浅出的讲解,引来听课的70多位村民和学生的阵阵掌声。用62岁的村民王克喜的话说,听了博士娃的这个课,再碰上搞非法集资诈骗的,咱就警醒多了。
  这样的课堂,东店村今年春节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四,每天下午都有,讲课的15人,全部是本村考出去的博士、硕士和大学生们,涉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环境保护、健康保健、金融科普等内容,听课的多是本村及周边镇村的村民和学生。大家的热烈讨论,让东店村这个喜庆的春节有了些许“学术氛围”。
  东店村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鲁西北小村庄,没有什么特殊的资源和地理优势,但十里八乡无人不知:一个只有456口人的小村庄,近些年已培养出了6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22名本科生,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村党支部书记王克元说,东店素有“力耕种、勤诵读”的家风乡风,明朝初年,村里开设了私塾,之后出过秀才和拔贡。东店人尊老爱幼邻里守望,但是帮困帮学不帮懒。7岁成为孤儿的王振猛,多次要辍学打工,他的叔伯们为此发脾气:“你只管读好你的书,别的事有我们!”如今王振猛已是曲阜师范大学大三学生。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就专门拿出收入奖学,考上中专的奖50元,大专的奖100元,本科的奖200元。
  “文化学堂”的主要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38岁的王振波博士同样受益于此,2月27日他告诉记者,中学时候家庭曾遭遇变故一贫如洗,是村集体和父老乡亲们“你三十、我五十”凑钱资助,才得以延续学业。
  此后,王振波无论是2010年在南京大学获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再到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还是如今承担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一直念兹在兹的,就是感恩乡亲回报家乡。去年,禹城市纪委牵头开展“讲家风忆家规亮家训”系列活动,时任禹城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王宝勇在与王振波座谈时,与王振波挖掘提升东店家风村风内涵、振兴乡村文化的想法一拍即合,“文化学堂”由此而生。国庆假期,在禹城市纪委和梁家镇党委政府帮助下,组织的第一期“文化学堂”主题是家风文化教育,到了春节则以“迎春节、学子归、建家乡、献智慧”为主题,开展了博士村“文化学堂”春节系列报告,进行宣讲与科普教育。
  王振波告诉记者,无论在校还是已经参加工作,返乡学子们都非常珍惜这次回馈家乡同时也是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都非常积极努力地准备与演讲;乡亲们反响之热烈也出乎自己预料,后来周边县市乡镇的村民也有带孩子来听课的,有些一直讨论到很晚。市委副书记刘洪贵、镇党委书记柴立宝等也都来给予帮助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思想与文化的振兴,山东省提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具备传统农业及产业化优势的家乡迎来重大机遇,这些同样牵动在外游子的心绪。他们组织团队正在编制东店村的“乡村振兴规划”,将以崇文重教为切入点,将优良家风传统、现代农业科技、美丽乡村建设等相融合,为家乡实现转型和跨越发展助力。
  “最是书香能致远”。好家风孕育好乡风汇成好民风,走进东店,能看到井然有序、整洁通畅的街道,能体验到和睦融洽、相敬相亲的情谊,更能感受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王克元向记者介绍,今天的东店人心气更高,各家各户不光比谁家日子过得好,更比谁家的孩子学习好。谁家有出息的孩子一回来,请教取经的那叫个热闹,门都关不上!

■书记点评 
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禹城市委书记 张安民
  东店村的文化学堂活动,是乡村振兴在禹城的一种生动实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