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向陆向海,打造山东开放黄金通道

2018-01-31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运出去的是‘中国制造’‘山东制造’,带回来的是合作机会与科技人才。”淄博傅山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希辉委员说的,是从山东驶出的中欧班列。
  2017年8月16日,首列淄博至中亚五国的铁路货运班列“淄博号”,从淄博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鸣笛开行,49节车厢装载着机械设备、耐火材料等货物,价值2420万元。济南、青岛、威海、临沂等市,也已纷纷驶出具有“魔力”的中欧班列,将山东品牌输送到“一路一带”沿线国家,为山东拓展开放新局面带来新期许。
  中欧班列的开通,搭建起联接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至欧亚大陆的黄金大通道,突出放大山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节点的作用。一班中欧班列飞速驶过,身后腾起新的发展机遇。据了解,目前,日韩企业已开始借用中欧班列将汽车配件、电子设备等运往中亚和欧洲各地。“山东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形成了山东与日韩国际贸易的独特优势。中欧班列开通后,山东必将成为日韩企业借道中欧班列走向中亚和欧洲的首选,让山东成为东北亚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青岛、烟台等多个优良国际港口,已形成进口纸浆、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的仓储分拨基地,中欧班列的开通将为这些货物向中亚、中东欧快速分拨提供便捷的通道。”彭希辉越说越兴奋。
  相比传统海运,中欧班列大大节省时间;属地报关属地查验的通关模式,更为企业实现了海关严格监管下的通关便利化。彭希辉指着政府工作报告对记者说,“报告提出支持济南打造‘内陆港’、设立空港保税物流中心,我们也正主动借鉴国内外‘内陆港’建设运营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将开放大门开得更大。”
  “做好中欧班列线路规划,按照‘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组织方式,在主要货源地、铁路枢纽、沿海港口等地规划设立一批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山东政法学院院长吕涛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时建议,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围绕中欧班列枢纽节点,逐步把我省打造成连接日韩与欧亚各国过境运输货物的主要集散地。
  货物、资金、项目、人才、信息……汇聚山东,源自山东。“我们成立纬科国际石油培训学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行业提供国际化专业培训、人力资源服务和工程技术服务。”山东科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杨宪代表告诉记者,正是敢于走出去、勇于走出去,公司与世界500强斯伦贝谢建立合资公司,与GE、卡麦龙等公司形成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了以非常规油气领域领军人才陈掌星教授为核心的一批人才队伍,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合资在北京投资建设“卡尔加里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技术开发中心”。
  靖海集团早早把目光投向海外,1998年,4艘远洋渔船开赴印尼渔场从事过洋性捕捞作业,拉开发展远洋渔业的序幕。“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成本高,是国内的2-3倍,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单靠企业自身难以实现。可喜的是,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及地方在燃油补贴、渔船更新改造、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我们又好又快发展远洋渔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靖海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许云川代表告诉记者,借着这股东风,公司抢抓机遇,积极加快向海向远步伐,全面进入大洋与过洋并举的发展时期。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马老奇港建设海外远洋渔业基地,在斐济、阿根廷设立了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