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棉价低迷,寿北棉田四年减少16万亩

2018-01-19 作者: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王浩宇

  现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寇家坞三村王清军家,屋里屋外堆满了棉花。
  2017年,王清军种了100亩的棉田,收获5万斤棉花。“去年天气好,棉花生长期间阳光充足,气温适宜,病虫害少,棉花产量比较高。”王清军说。
  棉花收成虽好,价格却不理想。“现在棉花每斤只有2.8至3.1元,算下来赚不到钱。”王清军说。
  王清军已经算过账,100亩棉田的种子、肥料、地膜等农资成本加起来要3万多元。1斤棉花的人工费要1.2元至1.3元,5万斤棉花仅人工成本就要6万多元。按照每斤3元钱算,5万斤棉花可以卖15万元,除去农资成本和人工费,还剩下6万元。再刨去土地承包费,王清军种一年棉田基本上剩不下钱。
  王清军发现,现在不光棉价偏低,到村里收购棉花的商贩较往年也少了许多。“往年棉花下来后,几乎每天都有来村里收棉花的商贩,但现在商贩很少,而且是隔三差五地收。”寇家坞三村的于兴旺说。
   “前段时间,很多棉农在等待价格回升,售棉意愿很低。”从事棉花收购多年的商贩徐天龙说,因棉农惜售,到各个村收棉花的商贩做不着生意,有的干脆转行,进而形成了“棉农不卖商贩不收”的窘境。
  “过去我们村家家户户种棉花,现在棉农逐年减少。”双王城寇家坞二村村民于仕勇说。
  前些年,受棉花供大于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棉花价格一直不景气。尤其是2014年,棉花价格跌破棉农的“心理底线”。近些年,不少人已逐渐改种其他农作物。
  于仕勇把15亩地都改种了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相比棉花,小麦、高粱成本少且易于管理,收益相对较高。2017年,寇家坞二村只有六七成的土地种植着棉花。
  记者从寿光市统计局获悉,近年来,寿北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为27.78万亩,2014年种植面积为23.84万亩,2015年种植面积为21.08万亩,2016年种植面积为14.58万亩,而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为11.75万亩。从2013年至2017年,寿北棉花种植面积缩减了16.03万亩。
   近年来,寿北农业一改过去单一的种植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局面,不少农民不再依赖棉花种植,而是选择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同时,寿北农民也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双王城南木桥村,村民曾以种植棉花为主要收入来源。现在,南木桥村已建设蔬菜大棚200余个。
  “棉花每亩产量500斤左右,每亩毛收入约1600元,除去成本,每亩最高获利五六百元。种植西红柿大棚后,一年两季,亩产量能达到2万多公斤,亩均纯收入四五万元,有半数村民通过大棚种植走上致富路。”南木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汉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