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新时代的“国家美学”

2018-01-17 作者: 丁国强 来源: 大众日报
  □丁国强

  新时代我们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美学”,其内涵包括: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以美好生活为追求的社会美学,以文以载道为内核的文艺美学。
  美是实践的产物、文化的积淀。“国家美学”就是对以国家作为审美环境而形成的审美现象、审美感受的研究,着力从审美关系角度研究人与世界、人与国家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在报告中,“美”字出现了27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丰富美学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审美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生态观的升华,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新发展,对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美学,提升中华民族的审美品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引用王冕的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是最具有中华美学特色的花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咏梅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美德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改善和重塑政治生态,建设良好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既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需要,也体现了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的政治美学追求,在登高望远、居安思危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理想和精神力量。“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美是在艰苦奋斗、严格自律中磨砺出来的。“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唯有为政有德、清廉于世,才能够始终保持“内怀冰心,外涵玉润”的玉壶冰心。这一方面要加强党性修养,激励党员领导干部追求心灵美、道德美、人格美;一方面要建立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织密“防腐网”,滤出真假美丑,让一切贪腐丑恶现象无处藏身,最终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从而实现美政善治。
  以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也是一部人类追求美的历史。生态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审美观,也体现了以自然为美的美学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了自然美、生态美与家园感的有机统一,符合美的规律,体现了美学追求和人文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审美维度,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审美观照,是对自然美规律的深刻把握。中国古典美学追求天人合一,崇尚中和之美、自然之美。重视自然美、生态美,对于在美学维度上实现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以“生生为美”的东方美学智慧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这都充分体现了对生命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的追求。
  以美好生活为追求的社会美学。美具有社会性,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审美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审美活动对于美好生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他认为:“任何东西,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朱光潜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也是社会美学的主角。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思想的核心。所谓美好,从美学上讲,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和感受。美好生活是民生福祉与民族复兴、生活憧憬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不仅包括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审美需要的满足。美学家叶朗说:“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美,应该有助于人民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情趣的人生。”审美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审美理想体现着为人民谋福祉的政治理想和人文情怀。以审美尺度来衡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倡导美、引导美、追求美,这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创造是物质创造、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
  以文以载道为内核的文艺美学。《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永言。”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文艺要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就必须坚持“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中华美学传统,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这样评价作家贾大山:“作为一名作家,大山有着洞察社会人生的深邃目光和独特视角。他率真善良、恩怨分明、才华横溢、析理透澈。”我们要坚持“文质并茂,兼善众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作高扬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道德之美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