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齐河执法力量下沉构建“半小时综合执法服务圈”

基层治理:“一根针”转向“一张网”

2018-01-10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郑石田

  齐河县华店镇赵井村村民赵金智,前段日子有些烦:前几年他将自家住宅东面的一片洼地填平,现在打算在上面盖房将来当儿子婚房,刚要动工,就被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工作人员阻止了,几次偷偷盖都没有成功。2017年11月13日,他接到盖着大红印章的正式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5条,这种私搭乱建行为法律不允许,建起来也要被拆除。
  镇综合执法办副主任席庆忠,趁热打铁去做他的工作:镇上所有的农村住房情况早已摸清留底,即便盖了将来也不可能获得拆迁补偿,你们家距离镇上和社区都不远,将来儿子结婚完全可以购买有合规手续的新房,如果钱不够还可以帮助申请贷款。违章建筑最终没能盖起来,席庆忠告诉记者,如果让他盖起来再拆,就不仅是一时的烦恼了,他可能会产生怨恨,很多小事就是这么闹大的。
“看得见的”曾经“管不着”
  华店镇综合执法办公室是一个新机构,成立不到半年,和稍早成立的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办公室的大屏幕上,几乎所有镇上的公共监控区域包括道路、河流、企业、学校、饭店等都在此显示,办公室配有专门的执法车辆,在席庆忠的手机信息平台上,时不时“蹦出”各类上报信息。
  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由镇党委副书记赵成兼任,他介绍,去年初以来齐河全面实施城乡网格化管理,华店镇有160多名网格员,平均每天上报有效信息20条左右,占主导的有两大类,一类是服务需求,比如反映哪里路灯不亮了;另一类涉及行政执法,比如有关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后一类往往需要尽快处理,但是很多情况下只能先给县里相关部门反映,等走好程序组织人员赶往现场调查,可能需要1-2天时间。
  这其实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治理难题,即“看得见的管不着”和“管得着的看不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现有行政执法权多集中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职能部门,对于部门来讲,时常对量大面广的违法违规行为鞭长莫及,并且即便到了现场也要让当地工作人员帮助。另外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都是推不掉的,乡镇(街道)长期权责不对等不明晰,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往往错过了最佳处理时机,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此外,还存在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无效执法等诸多问题。
部门与乡镇街道
签委托执法协议

  经反复调研,齐河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决定在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同时,实行基层综合执法,各乡镇(街道)成立综合执法办公室,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执法队伍不增加编制,由基层机关干部和县相关部门派驻执法人员组成,一般15-30人不等,均由乡镇(街道)党委专职副书记担任主任,派出所长担任副主任,同时选配专职副主任;县财政列支工作经费、配备执法用车、制服等,确保有钱办事、有人管事。
  此后,县环保、安监、食药监等21个部门分别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委托执法协议书》,将环境保护、卫生行政管理、房屋安全管理、公安消防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718项执法权力委托下放到各乡镇(街道),并出台实施方案,明确了执法主体和范围、执法监督机制等。
  齐河提出,要建立权责统一的基层执法体系,凡是执法权力委托下放到乡镇的,工作中出现问题,原则上主要追究属地责任。目前,齐河对于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涉及综合执法及服务的事项,有访必接、快速反应,按照要求15分钟至半小时之内到现场。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
  齐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客凤东介绍,“半小时综合执法服务圈”通过统筹各种资源,实现从“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向“上面千条线,基层一张网”转变。网格化在一线发现线索受理诉求,综合执法与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力争最低层级、最前环节、最小成本,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达到最佳效果。
  截至目前,通过基层综合执法,齐河网格员反映的300多项问题及时在属地解决,其中监督整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违规事项近200件,并对7起严重违法违规事件按程序进行了行政处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一种基层创新,综合执法实践中仍需破解一些难题:哪些执法权能下放、适合下放?执法权下放后,基层能否接得好?基层权力大了,如何监督确保执行到位,原相关部门权力下放后承担什么责任?对此齐河县也进行了探索,比如通过县直部门人员入驻、业务培训等方式,为基层综合执法提供专业支撑。华店镇综合执法办23名工作人员中,原具有行政执法证的有5人,经过培训考试,包括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赵成在内,不久前又有两人获得行政执法证。县纪委、法制办等部门巡回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案件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的予以曝光,对责任人按规定严肃处理等。
  华店镇党委书记杨孟斌告诉记者,前一段时间省里出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十条意见”,对破解基层政府“有限权力承担无限责任”问题进行了顶层设计,其中第二条就是完善基层执法工作机制,明确推动县级执法力量下沉。意见还包括增强基本财力保障能力,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完善正向激励机制等,这让他感到很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