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追求高质量发展

“共享工厂”让“散乱污”企业换个活法

2018-01-05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董天力 报道   搬进共享工厂,工人们告别了环境脏乱差的小作坊。
  □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本报通讯员 华 磊

  50岁的任占良是“玻璃钢之乡”武城县鲁权屯镇任珩村人。9年前,他成立了一家加工厂,主要生产与玻璃钢产品配套的合金中央空调部件。跟绝大多数当地小作坊企业一样,农家院子改建成厂房,七八台设备四五个工人,就开张了。但随着环保整治的力度越来越大,老任明显感到了生存的压力。一开始是风声紧一点就停工,过了再开工,到2017年,老任的加工厂明确被列入“散乱污”的取缔企业。老任盘算:如果还想继续干,需要跑环评和资质手续、需要大量资金另建厂房等等,靠自身很难实现。
  在环保督察整改中,武城积极探索“共享工厂”模式,让“散乱污”企业实现“二次创业”。老任的工厂停工了,但这项举措让他看到了重生的希望。该县主要从事空调配件销售的骨干企业美弘公司在镇上的工业园拍得一块工业用地,计划建设4万多平方米生产厂房。企业经过慎重考虑,在县镇党委政府帮助下,决定采取共享工厂的办法,即龙头企业申请资质、办理环评、建设厂房、注册品牌,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带设备、工人加盟,双方市场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均沾。10月,“共享工厂”正式启用,在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后,老任和其他34家原属“散乱污”的小微企业一起加盟美弘。
  加入“共享工厂”时间不长,变化很大,老任掰着手指头数:现在车间有近4000平方米,固定工人10多个,上了一些新设备,严格按照环保规范操作,还有了自己的品牌,这几个月订单量涨了近一倍;原来以低端客户为主,产品怎么便宜怎么做,现在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医药、生物、食品等企业客户多了,就得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都要加强质量管控,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感觉真是换了个“活法”……
  作为空调和玻璃钢产业聚集地的鲁权屯镇,“散乱污”企业曾达到1017家,占全县总量的71%、全德州市总量的12%。武城县委书记张磊介绍,该县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779家“散乱污”企业,坚决关停取缔;同时对那些企业主继续有创业意愿的,引导完善相关手续,开展“二次创业”;对具有一定规模能力的,引导以加盟、联合出资、技术设备入股等方式组建新的股份制公司;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引导到骨干企业任职,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截至2017年年底,鲁权屯镇主要经济指标不降反升,新注册工业企业近500户,工业用电量和国税收入同比增长均在五成左右。目前,“共享工厂”的做法已经在德州市“散乱污”企业曾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