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大山深处建起“扶贫车间”

第一书记宋建修聚焦产业扶贫,带领涝岭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2018-01-03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朱宗峰 李刚

  在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有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子——涝岭,全镇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共有620户2920人;也是全镇比较贫困的一个村,精准识别贫困户44户128人,目前,已脱贫28户91人。
  50岁的郭成玲在村扶贫车间打工,全家已实现了脱贫。2017年12月9日,正在车间熨烫衣服的她对记者说:“多亏了宋书记办起了这个厂子,让俺就近打工有了收入,脑瘫的孙子也上了学。”
  郭成玲一家9口人,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两个孩子,一个得了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全靠她一人照顾残疾的大孙子和7岁的小孙子。
  村扶贫车间开业后,郭成玲被照顾安排到厂里打工。她早上上班时,骑电动车顺便送俩孙子上学,中午小孙子在学校就餐时,她抽空去喂大孙子吃饭,下午5点多下班时,再将小孙子接回家。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郭成玲技术娴熟起来,工资也由过去每月1500元的平均工资,开始计件拿工资。郭成玲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挣钱、照顾家庭和孙子两不误,“宋书记真是给俺们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郭成玲所说的宋书记是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宋建修,结束了在凫城镇滴水村第一书记任职后,去年3月20日他转任涝岭村担任第一书记。
  总结了上一轮驻村的经验,宋建修进村伊始,很快进入角色,全面了解了村情后,他召集村两委商议,涝岭的扶贫之路该如何走。最后定下两条:基础设施建设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扶贫产业要在求稳基础上搞创新。
  涝岭共有6个自然村,村内道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村里投资70万元硬化道路1.28万平方米。前鲁村大桥不到3米宽,没有护栏,出过多起车祸。村里投资25万元,将大桥加宽到7米,安装了铝合金护栏。后鲁村60多户300多人靠肩挑吃水,村里投资30万元打了一眼220米深的机井,现正在铺设管道,春节前,大伙就能吃上甘甜的自来水。
  涝岭村委会大院和村小学邻墙,每天中午学生放学时,很多家长挤在村委会门口等着接孩子。宋建修询问了几位家长,了解到学校有食堂,一月交不到100元,孩子就可以在学校午餐了。来接孩子的家庭大都贫困,掏不起伙食费。
  宋建修想,如果给学校一笔钱,让这些贫困学生免费午餐,将家长解放出来,进厂打工就好了。
  有次宋建修参加高中同学聚会,席间一个同学说起自己从事服装加工,厂里人手不够,订单多得完不成。于是,宋建修就跟同学商议,在涝岭设个加工车间。考察完后,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
  村小学左前方是村民开办的肉鸡养殖场,一到夏天臭味熏天。经过动员,养鸡场拆除,村里每年支付2万元租金,原址上建设服装加工车间。每加工一件衣服,村里收取0.2元管理费,一年村集体收入7万元左右。
  剩下的产业扶贫资金不够用,宋建修又从网上募集了13万元公益创业基金,建起了钢瓦厂房,购置了60套服装加工设备,3万元给19名贫困家庭孩子“阳光午餐”买单。
  去年9月,涝岭村扶贫车间开业。宋建修告诉记者,目前,村里在扶贫车间打工的妇女共有29名,其中7人来自贫困户。一人打工,基本能全家实现脱贫。
  采访结束时,宋建修说,他正在向镇里请假,准备下周出差去义乌搞调查,寻找明年要干的扶贫产业项目。“我看到村里有很多中年男人闲得在街上打牌、晒墙根,有一百多口。得找一个适合男人干的加工项目,只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让涝岭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