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民生

2017-12-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文化扶贫扮靓秀美乡村
  为更好地发挥文化扶贫的作用,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泰山景区大津口乡按照“六个一”标准建设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乡9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每个村的文体小广场活动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安装健身器材12套、全民健身路径15个,成立业余文体社团21支,带动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农家书屋”让群众精神生活更充盈。全乡9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完成率100%,每个书屋的图书都在2000册以上。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鼓励贫困学子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坚定理想、树立信心、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让勤奋+知识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善家庭的生活。2017年为每个书屋更新图书103册,增设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设备,为贫困人口上网查阅资料、网上登记申报等提供方便。
  “文体广场”让群众健身娱乐更便捷。乡财政拨付专项资金150万元支持各村建起文体广场,设置健身器材、乒乓球桌、篮球架,组织群众开展健身运动;安装文化宣传栏、阅报栏,设置数字电影设备和移动式音响,每个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群众在精神上有了获得感和满足感。
  “广场舞”让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指导每个村成立了广场舞队,聘请专业老师开展教学辅导,组织男女老少学跳广场舞,愉悦了身心,增进了沟通,促进了团结互助,“自从跳了广场舞,我们不仅活动了筋骨,找到了乐子,而且大家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大到党的政策、国家大事,小到村里的好人好事,谁家有困难,全都知道了……乡里乡亲能帮上忙的,我们都会帮一把。”上梨园村村民刘继玲说。
  文化扶贫既有硬件设施,又有软件服务,这些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贫困户的精神生活,更鼓足了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精气神。
  (曹儒峰 印志东)

精准扶贫
助力“莓”好生活
  近日,走进肥城市孙伯镇省级贫困村——东坞村的旅游观光生态园大棚内,草莓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整个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东坞村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草莓种植,帮扶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通过与肥城市绿康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草莓大棚7处,其中无土栽培1处。另外,公司长期聘用贫困户参与草莓种植、采摘等劳动,并给予劳务报酬,实现了贫困户家门口就业。该项目负责人介绍:“7个大棚全部种植了草莓,现在已经到了结果期,预计年收益10万元左右,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万元,对41户、97名贫困人口进行项目分红,年人均收益600元左右。”
  孙伯镇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定期对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积极对接贫困户,了解帮扶需求,因户制宜实施就业帮扶,在东坞村利用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休闲、观光乡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满足游客采摘、旅游、劳作体验等多方位需求,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双赢。
  (曹儒峰 李开全)
关爱贫困老人健康
免费体检暖人心
  老年人是疾病易发、慢性病多发、重病高危人群。为保障贫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肥城市石横镇组织开展了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
  在中心村体检现场秩序井然,医护人员热情、耐心地询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认真细致地为每一位老人进行检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医护人员开展入户检查,确保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全面体检服务。根据检查结果,医务人员及时给老人们开展健康咨询,讲解常见疾病的预防、防病养生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知识,指导老人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医师张青说:“关爱贫困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石横镇卫生院从关爱贫困老年人身体健康出发开展这次免费查体活动,并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就是要为贫困户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通过检查不仅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5岁老年人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普及了健康知识,而且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年人健康档案,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做到了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曹儒峰 邱涛)

发展生态农业引领群众脱贫致富
  东平县接山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把生态扶贫理念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全力突破制约生态建设的土地、水源等瓶颈,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扶贫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赢”。按照“搭建大平台,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的理念,接山镇结合产业优势和自然禀赋,确立了苗木花卉、中药材、优质核桃、绿色蔬菜、榛子“五个过万亩”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引领贫困群众依靠绿色种植产业脱贫。全镇已发展苗木花卉3万多亩、山区核桃1.2万亩、蔬菜基地5000多亩。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对接北京冀中堂人参种植和山东农联榛子过万亩种植项目,以土地股份合作为利益联结模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牵头进行土地流转,全面带动贫困群众依托土地优势,实现快速精准脱贫。在产业壮大的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也可到种植基地打工,既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又有务工收入,再加上高于市场价格的土地流转金,带动起众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康。
  (曹儒峰 郭光喜)
“加减乘除”力促精准脱贫
  东平县戴庙镇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增收这一核心,“加减乘除”并举,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
  算好“加”法,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对贫困对象提供技术、防疫、销售等措施,解决后顾之忧,让贫困对象搞好养殖,实现增收。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等方式创办了箱包厂、竹制品加工厂、汽车坐垫厂、藤编、绳网编织等简单易学、从业方式灵活、便于家庭生产的扶贫项目,帮助1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做好“减”法,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对因病致贫户,落实医保医助政策,协调东平第三人民医院对全镇因病致贫人员进行免费健康查体;对因学致贫户,通过临时救助、“雨露计划”等,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对因年老、缺劳动力致贫的,落实老年补贴等政策,将其纳入社会兜底,保障改善生活条件。
  把握“乘”法,乘势而上促进发展。开展送政策、送技能“下村”活动,邀请种植养殖技术人员、致富能手宣讲支农、惠农政策,传授种植、养殖本领,增强致富本领。后张村贫困户张传立,由镇农技站技术人员指导蔬菜大棚种植并送去了种植技术书籍,今年收入实现翻番。
  利用“除”法,破除等靠懒要思想。坚持扶贫先扶志,组织帮扶干部做好贫困对象思想引导工作,让贫困对象坚定脱贫决心,树立致富信心,在脱贫致富路上展现能力,走出贫困,实现光荣脱贫。
  (曹儒峰 李旭)
强班子建队伍 抓党建促脱贫
  肥城市高新区以打造过硬党支部为抓手,把党建引领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不断推动精准脱贫取得成效。
  筑牢堡垒,打造支部旗帜。姜家庄村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历史原因,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级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为彻底改变该村贫困面貌,高新区党工委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把支部书记人选扩大到全区范围,选派肥城市优秀党组织书记邹宗国担任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以脱贫攻坚为主要抓手,全力整顿软弱涣散局面,打造支部旗帜,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群众拥护,打造过硬队伍。“邹书记来姜家庄当支部书记,我们都双手赞成,现在我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姜家庄村贫困户姜传忠老人向笔者说道。邹宗国上任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工作。与党员群众代表逐一座谈了解村情,在村里张榜公示征集各项问题意见,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并通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进行了表决,制定了村干部管理制度,村“两委”班子面貌焕然一新。
  引领发展,谋划村庄产业。贫困村要发展,必须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针对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现状,邹宗国克服种种困难,对各项集体资产应收未收的租赁费开展了集中征收;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村“两委”成员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为解决贫困户生活困难,村集体为贫困户集中发放了油和面;启动桃蓝峪旅游食品加工扶贫项目,开展了核桃脱皮等经营活动,开启了姜家庄村扶贫工作新局面。如今,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广大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推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曹儒峰 李永亮 赵煜)
富民生产贷“贷”动贫困户脱贫
  走进东平县斑鸠店镇明龙家庭农场,看到农场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原来他们是明龙家庭农场帮扶的贫困户。这几户贫困户主要是在农忙时节给农场打工,负责农作物打药、锄草、收割等工作,每名务工人员每年可以通过打工收入3000多元。
  今年年初,明龙农场与贫困户签订利用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带动帮扶贫困户脱贫协议,获得富民生产贷贷款20万元用于农场发展。“借助富民生产贷的优惠政策,既让农场得到发展,又帮扶贫困户让其脱贫致富,真是大好事啊。”提起“富民生产贷”,明龙家庭农场经理马明龙赞不绝口。2017年年初,明龙家庭农场出现资金短缺问题,向镇扶贫办提出申请,由金融机构对相关资质进行审核,获得富民生产贷贷款20万元。镇扶贫办在农场所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筛选出6户有就业意愿和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作为项目帮扶对象。现在,这笔资金全部用在了农场扩大再生产上,家庭农场发展蒸蒸日上,帮扶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能领取工资,每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富民生产贷”不但解决了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也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贫困户增收致富步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曹儒峰 庞霞)
电商牵手合作社 助力扶贫奔小康
  新泰东都镇酒台村积极做好电商和扶贫结合文章,依托村属康王台果疏专业合作社,在淘宝网上申请注册“康王台果疏专业合作社企业店”,在村内设立电商服务点,通过“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采取吸纳就业、股份合作、保底回收、代销服务4种形式,带动本村9户12人增收脱贫。
  一是吸纳就业型。网店和合作社通过种植基地、加工车间和线下包装,吸收2名贫困户、3名贫困户的近亲属6人到合作社及电商服务点务工。2名贫困人员通过干杂活实现月增收300元;3名贫困户的近亲属6人到合作社及电商服务点务工,由合作社、电商服务点从其近亲属月工资中扣除100元,作为贫困户赡养费,按月发放给相应的贫困户。
  二是股份合作型。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土地入股合作协议,按照贫困户需求,分为固定分红和盈利分红两种情况,固定分红就是合作社租用贫困户土地,每亩每年固定1000元分配到户;盈利分红就是贫困户提供土地由合作社使用,年底根据盈利情况分红。
  三是保底回收型。合作社和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保护价回收协议,当市场价格出现明显波动,高于保护价时,按照市场价回收,低于保护价时,按照保护价回收,已帮助贫困户李冠法实现年增收1万余元。
  四是代销服务型。电商服务点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免费代销业务,已在淘宝网店销售康王蜜桃、珍珠油杏、杏梅、甜红子山楂、香椿等多种农产品,解决了合作社、贫困户自产特色农产品因无市场信息而导致的销售难题。  (曹儒峰 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