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2017-1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一窗式受理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区景色
  2016年8月,上海发布《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这意味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在顶层设计方面得到了补充,其目标就是围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我省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制初步建立,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正在形成。
  
打响信用山东品牌
  百业诚为先,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政府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和司法公信的关键环节,信用山东的品牌早已在全国打响。
  2015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了《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工程建设,在金融业、工程建设领域、合同履约信用管理、工业产品生产和商贸流通领域、以及行政管理和司法系统着手破题,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
  目前,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期)已建成,已归集了56个厅局和17个设区市的信用信息4亿多条。另外,2015年底“信用山东”上线运行,目前,网站总浏览量已突破400万人次,社会关注度逐月提升。11月21日,“信用山东”更名改版升级为“信用中国(山东)”,功能更加齐全,页面简洁优美,查询便捷精准,体现了与“信用中国”网站一体化的设计思路。
  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批准同意山东潍坊市、威海市、德州市、荣成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据了解,同期获批共有32个城市(城区),山东是除广东省(5个)外获批城市最多的省份。
  建立了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我省加快推进公示系统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完善了领导保障和工作协调运行机制,制订了公示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召开了工作动员部署会和新闻通报会,重点建设项目扎实有效推进。2013年以来连续4年年报公示率均在9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目前,系统已归集公示工商部门各类相关信息1276.25万条,其他45个省直部门和515个市级政府部门涉企信息199.61万条,并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涉企基本信息2250多万条;公示系统平均每天查询量达30万人次。全省共有29.40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公示全省重大税收违法案件145条,实施股权冻结4.33万户次,对3498名失信被执行人依法予以任职限制。
  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让失信者无处遁形。借助“引入中介机构辅助开展保税核查、保税核销和企业稽查工作”等创新制度,利用“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时向社会公示在海关注册登记企业的信用信息,济南海关与省发改委、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国税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畅通企业信用信息交换渠道,交换企业信用信息270余家,主动开展对海关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工作,取得3家企业因逃避债务被起诉的不良记录并将其纳入首批重新认证名单,向山东省国税局反馈税务系统发生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15家企业在海关的企业信用信息。向省域信用信息共享互换平台提供认证企业数据,涉及企业1000余家。
推动市场监管综合化
  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发挥现有的监管水平成为关键问题,我省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综合监管,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共同努力,山东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于2015年底建成开通,市县平台于2016年10月建成并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省市县三级所有非涉密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部分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目前,具备了服务内容网上公开、办事信息网上咨询、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办事效能网上监督等功能。今年上半年,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申请总量为16.04万件,其中,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申请的13.69万件,占85.3%,按时办结率99.9%,申请人对事项办理评价没有出现不满意的情况。
  目前,我省正组织推动更多的服务事项上网运行,持续增强山东省网上政务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便捷度。今年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服务事项和省级行政处罚等权力事项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力争实现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以及政务服务网各类办理事项的信息归集共享。
  信息共享机制的实现,有力地推动了联合执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鲁办发〔2015〕54号);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执法体制改革,莱芜市和115个县(市、区)通过整合工商、质监或食药监等部门组建市场监管局,实现一个领域一个部门管理、一支队伍执法,提高了执法效能。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三部门职能,设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了“一支队伍”执法、“一个窗口”服务、“一条线”维权、“一个平台”监管,有效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推诿扯皮现象,极大提高了执法效能;莱阳经济开发区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建立了融城管、国土、环保、消防、卫生、劳动保障、市场监管等职能于一体的行政执法队伍;临沂河东经济开发区成立综合执法队伍,整合农业、城市管理、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领域综合执法工作。
提升监管模式科学性
  经济新常态下,各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市场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监管模式也要随之改变。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推动部门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并注重引入具备专业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
  2015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省直16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和17市均制定了本系统或本区域监管办法。编制公布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开展了省市县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修订工作,调整完善了省政府45个部门主要职责,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对削减的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在“三定”中衔接落实,取消主要职责12项,向社会组织转移7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职责85项。威海市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创新实施“网格化”监管,做到“定格、定人、定则、定标”,受到广泛肯定。
  同时,对监管职责进行细化明确,减少了职责交叉。制订了《山东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覆盖全省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省级301项、市级平均387项、县级平均270项随机抽查事项纳入清单,全省开展随机抽查30万余次,提高了监管威慑力。
  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初步建立。我省积极推进行业协会脱钩,为社会组织松绑,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已完成102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共分离脱钩事项136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建设,推进行业协会商务主持或参与制定各类标准项目,近300家省管行业协会商会制定了自律公约,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建立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省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平台达到137家,其中市级19家、县级118家,同时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加重了党建分值,以党的领导带动、引导社会组织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沂水经济开发区引入世界500强中海油、上市公司天津创业环保集团作为第三方,充分发挥第三方治理有利于监督管理、提高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对沂水开发区庐山化工园区的安监、环保进行第三方监管、第三方运营,集中开展园区的水、气、渣、环境监控和环保核查等环保污染第三方治理,覆盖园区企业污水预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污水再生回用、园区固废集中处理及大气污染防治治理等,实现园区环境污染区域自治,打造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