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扎根热土,为火热的时代鼓与呼

——山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表彰座谈会侧记

2017-12-22 作者: 赵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 琳

  一本好书或许只有几十页,却可能引起长久的思考;一场演出或许只有几十分钟,带来的视听享受却可能提升对美的认知;一部好剧几天就能“刷”完,对现实的反思、对历史的演绎总能赢得观众……
  鲁剧、鲁版图书、山东杂技、齐鲁画派、齐鲁书风,齐鲁文艺百花争艳、硕果累累,既有口碑,又获奖项。在12月20日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一百多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文艺工作者汇聚济南,接受表彰,畅谈交流。
  好的作品蕴含厚重的精神底色。从1997年歌曲《中国娃》获得当年的“五个一工程”奖开始,迄今,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戚建波已经12次获得这个奖项。“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在心里装上一份责任感,要有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使命和担当,而传递正能量,其实就是最好听的中国故事。”
  好的作品来自匠心打磨。山东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海珊说,在《血梅花》编辑过程中,出版社与作者精益求精,反复沟通,从涉及的真实人物、地名,到某句话、某个词是否符合东北方言风格,都一一考校核实,保证了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逻辑性,力求完美。
  好的作品源于对初心的坚守、对市场的清醒认知。《大圣归来》是山影集团与横店影视、十月动画等出品方共同打造的3D动画电影,讲述了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解除封印,在冒险之旅中逐渐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在孩子眼里,这是一次奇妙的探险,而对于成年人,或许还会在其中看到那个曾经或正在为梦想奋斗着的自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制片人吴雪松说,影片的效果正是山影努力的方向——打造坚守初心适应市场的中国影视剧。
  好的作品扎根沃土源于生活。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制片人靖雷回忆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的制作过程,十分感慨。“山影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宝贵的创作传统,凡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主创人员必须深入基层、沉到民间体验生活。接到‘第一书记’的创作任务之后,我们带领主创人员历时两个月,在全省各地采访了42名第一书记和多名大学生村官,才写成剧本。”
  好的作品是对时代的讴歌。今年“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歌曲有十首,其中我省就有两首。省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武洪昌说,进入新时代,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们应以“五个一工程”主题创作为龙头,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体现齐鲁风格的原创作品。
  好的作品绝不只是灵感的一现。在我省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中,威海占1件;威海还入选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作品4件,并获组织工作奖。威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刘广华说,威海坚持规划指导促引领,着力增强文艺创作组织化程度,成立全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研究提出全市创作重点、题材计划和实施方案。特别是注重做好重大题材的选题策划、评审论证。
  据介绍,为保证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有力到位,省委制定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推进“文学鲁军”、鲁剧、舞台艺术、网络文艺打造提升等7项重点工程。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舞台艺术和群众文化创作,省宣传文化专项资金、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投入3000余万元扶持重点项目。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作品。欣逢伟大的新时代,与会文艺工作者表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深刻反映时代精神、鲜明引领时代风气,不断铸就齐鲁文艺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