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周刊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2017-12-06 作者: 徐玉营 来源: 大众日报
  □徐玉营

  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新征程。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当时我国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阶段的科学判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20个字的要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篇章,农村生产生活发生了明显改变。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出发,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生产发展”升级为“产业兴旺”、“生活宽裕”升级为“生活富裕”、“村容整洁”升级为“生态宜居”、“民主管理”升级为“治理有效”,对应新农村建设的20字要求,层次更加提升,内容更加全面,内涵更加丰富,目标更加宏大。
  产业兴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了,乡村才能繁荣兴盛,才能集聚人气,形成良性循环。农村产业发展,不仅要促进传统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而且要不断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各种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治理有效。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就是要增强社会的治理力量,要充分挖掘乡镇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个人以及各种民间组织的治理潜能,做到还权于民,培育和保护乡村社会的自治能力,进一步推动村务公开,扩大村民的监督和参与度,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乡村治理的基本要求;德治就是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社会公德来制约个人行为。
  生活富裕。“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在兴产业、兴环境、兴文化、兴社区上下功夫,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这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辉煌农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要坚持优先发展经济。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美丽乡村应该是富足的乡村,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支撑,特别要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以项目带动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不断延展农业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要培育农村新业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拓展养生养老、运动健康等新业态,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鼓励支持资本人才流向农业农村,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要努力做好贫困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特别是产业扶贫,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之美,物质富裕而环境脏乱差同样不是美丽乡村。要进一步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环保意识;要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规范畜禽养殖,科学合理处置畜禽粪便,等等。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才能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愈来愈强烈。生活之美、生态之美、乡风文明,内外兼修才算得上美丽乡村。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社会风尚、村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的良好乡风民俗,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发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
  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顺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定位、新要求和新机遇,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加大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力度,提高工作本领,增进对农民的感情,传承“三农”工作的价值理念和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