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今日关注

海底养参海面种菜

海参池面变成菜园

2017-1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彭辉 刘昌勇 报道   这种新型立体农业模式,相当于在海参池上加了个菜园子,把闲置的海面用了起来,给养殖户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 本报记者 彭辉 本报通讯员 刘昌勇

  海水澄澈,冬日暖阳直照池底,一个个肉嘟嘟、圆滚滚的海参慵懒地趴在池底。
  11月27日,在威海海乐菲特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该公司位于威海南海新区的试验池。在这里,冯立田博士主持的西洋海笋海水无土栽培与海参养殖结合的新型海洋立体农业项目国内首试成功。
  试验池就是原先的海参养殖池。参池的中央,一排网箱贯穿整个池子,长达数十米,每个网箱上面盖着一层密布小孔的塑料板。王刚告诉记者,“每一个孔都‘栽’着一株西洋海笋,根系在水面以下,茎叶在盖板之上生长。西洋海笋的生长季节在每年4月到10月,可采摘三茬,10月份我们把最后一茬都采摘完了。”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冯立田博士在国内较早从事植物耐盐机理及耐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他早在10多年前就把西洋海笋引入了中国。西洋海笋是一种可利用全海水灌溉种植的新型保健蔬菜,有“植物海鲜”“海人参”的美誉。目前,西洋海笋在我国沿海许多地区栽种获得了成功,对于盐碱地的农业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没见到无土栽植的西洋海笋,不免感到有些遗憾。好在海参池子旁边的盐碱地上,还种着一些西洋海笋,虽然大多已干枯,但王刚扒拉好一阵子,像寻着宝贝一样找出了两棵暗绿色的西洋海笋。这西洋海笋,枝叶充满水分,有点像多肉植物。“入冬了,颜色有点发褐色,夏天时是碧绿碧绿的。”王刚边说边掐了片叶子递过来,“尝尝什么味儿?”记者接过来塞进嘴里,初入口感觉鲜嫩多汁,一股清新的味道充满口腔,再一咀嚼则感到咸味,越嚼越咸,无法下咽,只好吐掉。
  “新鲜的西洋海笋含盐量很高,要食用的话,必须脱盐,烹饪调味时不需要再放盐。”王刚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我们收获的西洋海笋,分给周边的村民和朋友们试吃,焯水脱盐之后凉拌、包包子,味道很鲜美。”
  之所以将西洋海笋无土栽培与海参养殖相结合,是冯立田博士了解到海参养殖户的苦恼之后萌发的想法。海参生长对温度有较高要求,尤其是夏天,如果温度过高,则会造成海参死亡。为此,每逢夏天高温天气,海参养殖户都要覆盖遮阳膜来给池水降温,将遮阳膜换成塑料板,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西洋海笋,就等于给养殖网箱撑上了一把绿油油的“蔬菜凉伞”。“降温的效果非常好,而且西洋海笋吸附海水中的氨氮,净化水质,有利于海参成活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王刚说。这种新型立体农业模式,在促进海水养殖提质增产的同时,相当于在海参池上加了个菜园子,把闲置的海面用了起来,给养殖户又增加了一份收入。
  “西洋海笋的真正利用价值不在于直接食用,而在于深加工。”王刚介绍。今年,公司只试种了100亩的水面,明年将扩大到500亩。待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公司将建设西洋海笋深加工工厂。“现在的方向主要是两个,一是用西洋海笋加工即食休闲食品,二是利用生物技术提取生物盐,提取之后剩余的原料可以用来生产饲料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