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市场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实施人才工程

潍坊全方位发力推行“产业强市”

2017-12-01 作者: 杨国胜 张蓓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张 蓓

  推行产业强市以来,潍坊用实干铸就发展新业绩,各项工作有亮点,发展势头喜人。
  在山东藏源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猪场内,随着工作人员的召唤,一头头黑猪应声而来,欢快地抢食。这些通体黝黑的猪叫藏香猪,是源自西藏的“高原珍品”。
  从一个中铁工程师,到一家年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的企业老板,负责人王大伟的成长与收获,与蓬勃发展的市场密不可分。
  在潍坊,像王大伟一样下海经商的还有许多。通过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前三季度,潍坊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到78.3万户、同比增长12%;其中,新登记企业2.9万户,企业类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8.7万户、同比增长22.7%。企业类市场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23.9%,较年初提高了1个百分点。
  “通过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潍坊市产业组织体系不断优化。”潍坊市产业办副主任、产业强市建设专项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强说,在潍坊,龙头企业有培育计划,梯次培育名录,“一业一策”配套专项扶持计划,目前规模以上工业、贸易、重点服务业企业达6359家;“隐形冠军”企业,有群培育方案,认定“一企一技术”企业342家、“专精特新”企业373家;中小企业有技术支持,先后为650家企业提供工业设计云平台软件服务,节省成本7000余万元。据统计,全市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企业达41家。持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前三季度完成规模以上企业改制764家、占全年改制任务量的96.1%,累计完成改制企业2087家、占全部改制任务的78.9%,新增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债券融资规模达247.7亿元。
  为了帮助企业发展,推行“产业强市”,潍坊全方位发力。
  努力在打造创新平台建设上下足力气。加快十大科技国际化工程、农业十大创新公共基地、十大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全市80%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350余家。加快推动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生物基材料等9大领域、39项关键技术攻关,滚动推进机械、化工、纺织、食品、造纸等传统行业500项技改工程。
  平台搭桥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大幅提升。日前,在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7年“中国商标金奖”获奖名单中,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列“商标创新奖”获奖单位第一位。截至目前,潍柴动力、歌尔声学、盛瑞传动等企业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前三季度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3023件、799件,均居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鸢都产业领军人才、现代企业家培育、鸢都学者培养、海内外柔性引智、优秀青年人才储备、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六大人才工程”,争取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级服务业创新团队数量居全省前列;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获批省级外国专家项目5个;先后引进美、德、韩等外国专家320人次、组织执行外国专家项目215个,解决机械装备、汽车制造、“互联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难题300余个。
  外企来设总部(分支机构)最高奖5000万元,央企来设总部(分支机构)最高奖3000万元。今年中旬,潍坊市公布招商发展激励“黄金八条”,下大手笔重奖招商功臣。
  “制定出台重点产业招商政策,加大了现代产业体系重点领域项目招引力度,以优质增量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陈强说,激励政策效果立竿见影,1至9月份,潍坊市新签约投资过亿元招商项目310个,总投资17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5%、11.6%。
  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做强做优产业承载体系,潍坊还梳理了138项核心支撑、关键支撑和重要支撑项目,逐一明确牵头单位、推进计划和时间节点要求,形成了产业强市建设支撑台账。与人民银行潍坊分行、市工商银行对接,确定有融资需求的支撑项目26个。
  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潍坊市通过创新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模式,组建24亿元的产业发展母基金,累计设立了30只股权、债权及夹层专业子基金,撬动各类金融、社会资本投入430亿元,已经先后支持了255个重点企业、项目发展。与县市区及民营资本联合设立省内规模最大的再担保公司,累计为350家(次)企业提供担保、再担保支持130余亿元。
  同时,持续优化在全国首创竞争性产业用地分配办法,今年从全市土地利用计划中又拿出1500亩产业用地指标,对20个“建链强链补链”项目、园区、平台进行优先扶持,三年来,已通过产业竞争性用地政策累计支持重大产业项目121个,供地8444亩,成为撬动全市产业转型的有效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