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要求离婚的2055对夫妻中,678对重归于好

寿光有支“劝和不劝离”队伍

2017-11-24 作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今年1至10月,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共接待要求离婚的夫妻2055对,中心成功劝和678对,待定240对,离婚1137对,劝和率达33%。
  据了解,自2000年以来,寿光市离婚率今年首次出现回落。
  “我们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学习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开展婚姻调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心负责人王茂兴说。
  该中心志愿者通过到民政局、法院等部门调查发现,寿光的离婚率从2000年有数字统计以来不断上升,2016年全市共计离婚1989对(全市人口108万,30万户),是2000年的近5倍。
  “家庭美德缺失、传统观念淡薄已成为导致离婚的主要因素。”王茂兴说。
  2015年,寿光成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组建了400人的志愿者讲师团。此后,又以志愿者讲师团成员为骨干,组建了寿光市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
  辅导中心志愿者李海梅说:“我们将全体志愿者划分为14个小组,每组近20人,选出组长、联络员,轮流值班,对前来办理协议离婚的夫妻进行调解。”
  为提高调解水平,辅导中心先后3次对全体志愿者进行了培训,请传统文化专家及婚姻调解专家来讲课。王茂兴认为,要解决当下的婚姻问题,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对判断不需离婚的夫妻,志愿者从传统文化角度对其教育引导,对症下药,劝其和好。在辅导工作中,志愿者从夫妻定位、孩子成长、尊重父母意见等三方面出发,摆事实、讲道理。
  有一个妻子,两个孩子都由婆婆带大,但不知孝敬婆婆,也不知尊重丈夫。夫妻二人来提出离婚,经志愿者两个多小时的辅导,妻子幡然悔悟,回家拉着婆婆的手,边哭边检讨,说过去都是自己的错,今后重新做人,做个好媳妇。
  李海梅说,实践证明,用传统文化教育打算离婚的夫妻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调解的过程,既需道理上言明,也需要与他们拉近感情。医生出身的志愿者纪明花看到有带着生病的孩子来离婚的,就先送孩子到医院治疗,再对夫妻进行劝导,并取得成功。
  志愿者王中梅说,对于调解难度较大的当事人,则如同攻山头一样,这个角度攻不下,再从另外的角度切入,需要极大的耐心。
  有一对夫妻,家暴现象多年,女方始终生活在恐惧中,坚决要求离婚,而男方犹豫。志愿者李会新、王晓妮经过认真劝导,缓和了关系,双方暂时回家。但回家一周后,二人又发生口角和家暴,男方情绪激动,暴力倾向明显,离婚看似已不可避免。但经过寿光市妇联主席崔凤芹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终于找到了家暴原因是女方忽视男方尊严。以此为突破口,崔凤芹对双方进行正确引导,最终二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归于好。
  为确保当事人回到家中矛盾不再复发,中心志愿者还进行了跟踪回访。
  志愿者夏昭成曾先后5次到距离他家10公里之外的一对夫妻家中做工作,直到他们口服心服。志愿者还多次到当事人父母家里做工作,挽救了很多走在离婚边缘的家庭。
  对判断需要离婚的夫妻,志愿者也用传统文化、家庭美德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知晓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做好自己,经营好家庭。
  辅导中心还每月为结婚登记的青年办一次学习班,请专家讲家庭、婚姻、孝老、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知识,让青年人增强婚姻家庭观念。
  目前,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的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志愿者的辅导下,678对提出离婚的夫妻表示和好,并找出了夫妻不和的原因和责任,打算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王茂兴认为,已办理离婚手续的1137对夫妻,虽然离婚,但也受到了一次婚姻家庭知识的教育,找到了自身在婚姻中的弱项、缺点,为今后的人生吸取了教训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