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民生

小社区里的“大手笔”

2017-11-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宋学宝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刘祥刚 刘梅花
  
  农村社区化后,社区在组织、服务等方面越来越完善。不过,支撑社区长久发展的经济基础却成了新难题,大多依靠上级扶持和内部自然村经联社的积累。诸城市枳沟镇率先探索,去年在每个社区成立社区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社区公司通过实行股份制管理、企业化运营,成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柱。
  运行一年来,这些承载壮大集体经济的社区公司发挥了什么职能?成效如何?记者近日前往一探究竟。
社区自建聚合区项目
  乔庄社区聚合区旁,新建的44栋别墅成为一道风景。别墅区基本完工,进入装修阶段。
  这44栋别墅全部由社区承建。谈起建造别墅区,乔庄社区党委书记刘正光格外高兴:“这是社区公司的第一桶金,这部分钱能为老百姓添加不少的福利。”
  去年,为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乔庄社区成立社区公司。公司成立后,刘正光最担心的就是公司如何找项目。恰好当时社区不少先富起来的居民要求再建高品质聚合区,当时有开发商前来洽谈,认为开发别墅区既可以当作旅游资源,又可以满足差异化居住需求。不过,开发商提出的成本较高,最后不欢而散。刘正光与党委班子成员一核算,如果通过社区公司自己承建,自己采购物料,可以降低不少成本,还可以为公司纳入第一个项目。
  说干就干,第二天,有市场经验的工作人员接着去联系钢材、水泥等物料,公司还组织起建筑队伍。因为运营得当,工程抓得紧,进度和质量都超预期。“现在这片别墅区90%都已经销售完,保守估计,可创收200多万元,第一桶金算是到手了。”刘正光乐呵呵地说。
  小社区有“大手笔”,让不少人对乔庄社区刮目相看。枳沟镇党委提出把乔庄社区新的聚合区项目交给社区公司来做,要求是居民入住成本要低。刘正光他们又招来多家开发商谈判,“我们比开发商每平方米可以低100元就可以建得很好,不少老乡就在施工队伍里,乡亲们就是监督人,质量有保证。”由社区公司自建自筹,承担新农村聚合区建设,这在整个诸城都是独一无二的。
  乔庄社区北部沿潍河一带,已被规划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公司流转来180亩土地,用于开发沿河经济园。这几天,社区工作人员将要赶赴青州和大泽山购买桃树和葡萄苗。目前,园区里已经建起动物园,有骆驼、鸵鸟、火鸡等20多种动物。
  “我们还要在环社区12公里的路线上栽植5000亩的采摘果树,全省最大的乡村记忆博物馆昆阳馆动工建设,明年我们社区不仅有看头,还有玩头,完全能够留得住游客。”刘正光对明年的收获充满期待。
政府送来新项目
  在枳沟镇玉皇社区,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泰田农业,该公司每年生产的菌棒多用于出口,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需求极大。如今,通过玉皇社区公司推动,这些菌棒落地当地农户种养区。
  玉皇社区成立的社区公司,更像是农民致富的服务员。第一个服务项目就是推广蘑菇种植。
  今年下半年,环保要求升级,诸城市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禁养区养殖户全部搬迁或不再养殖。玉皇社区也不例外。该社区禁养区的养殖规模户3家,养殖专业户42家,都已经关闭或搬迁。
  “养殖户的老产业不能一关了之,还要帮他们找到更好的致富项目。”枳沟镇党委书记王学斌如是说。由镇党委政府出面协调,泰田农业同意以优惠价格为养殖户提供菌棒。
  社区居民张祖相是第一批受益的人。张祖相此前家里养着20多头牛,每年靠卖小牛犊创收,为了方便喂养,还盖了200多平方米的牛棚。不过,牛棚近靠调水干渠,在禁养区范围内。今年,张祖相忍痛割爱,把牛全部卖掉了。而以后如何谋生,张祖相犯了难。
  了解到张祖相的难题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发动他种菇,还请来泰田农业技术人员手把手教习。200多平方米的牛棚齐刷刷地摆上了菌棒。11月15日,记者见到张祖相时,他刚刚在棚里完成喷雾浇水。“这批菌棒我摆上了一个多月,头茬卖了四五千斤,一斤4块多钱,现在二茬菇又上市了。”张祖相说。
  张祖相从没种过蘑菇,没想到蘑菇长得特别好。“卖相好,价格还高,以前每年喂牛能赚个四五万,可是喂养、收草、防疫太操心,种植蘑菇比较简单,看着湿度表浇水喷雾就行。”张祖相告诉记者,平菇菌棒一年能摆放三批以上,一批可采三茬,收益能超过养牛两倍。
  为了推广蘑菇种植,枳沟镇还与养殖户签订转产协议,帮助养殖户改造原养殖用房,实施分类补贴和定量补贴相结合。“按照面积,每平方米补贴分8元、10元和12元。同时,农户购买菌棒给予每根0.3元补贴,由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的,实行保护价销售补贴,每斤补贴0.1元。”包靠玉皇社区的枳沟镇副镇长郭玉亮介绍说。
  此外,为提高蘑菇价值,社区公司注册“玉皇仙菇”品牌,并采取“合作社+批发市场+龙头企业+超市+电商”的销售模式,依托泰田农业食用菌中心,设立食用菌品专业批发市场,实施“农超”对接工程,并通过微商、APP平台、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全面打通销售渠道。如今,玉皇社区已实地发展16户蘑菇种植户,作为示范带动户,最大的拥有600多平方米的种植区,还有40多户居民已报名参与。
盘活无项目公司
  “社区里的30亩工矿用地终于复垦平整好了,复垦后由社区公司统一运作,用于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枳沟镇后寨社区党总支书记左跃森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块属于集体的工矿用地荒废多年,不少居民去开垦种粮,还有的种上了杨树。还有居民因为争地,惹起纠纷。
  社区公司运作后,这块地的经营收益归为集体所有。后寨社区的经济并不发达,社区公司成立一年之久也没有纳入任何发展项目。这样一来,社区公司不仅无法增收,反而成为集体包袱。今年,对长期无项目的社区公司,枳沟镇出台新政策,采取灵活方式,借助外力进行盘活,为有能力的人提供发展平台,达到互惠互利。
  近日,后寨社区的公司法人变更成了李然顺。李然顺长期在枳沟镇承揽建筑工程项目,能力较强。不过,因为他一直没有注册公司,单打独斗让他能够承揽的工程越来越少。
  为盘活社区公司,后寨社区与李然顺经过沟通签订协议,公司法人变更后,公司每年营业额的1%用作社区办公经费,每年利润的20%用于扶贫。“这样税收和部分收益不仅留在了当地,还能有一批稳定的社区居民在这个企业里打工。”包靠后寨社区的副科级干部曹善镇说,公司化运作更规范,在财务上难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