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在寂寞的黄金时代放声歌唱

2017-11-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邓勤
  萧红是个极具才华的作家,文章里世事人间的美好、疾苦、丑陋、挣扎、不堪,轮番上演,文章外她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永恒追求爱与自由。但是,萧红的一生是充满苦难的一生,正如她自己所言,“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点也不压迫,这黄金时代,但又是多么寂寞的黄金时代呀!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过的,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里过的。”
  这里的“笼子”,应该指代那些萧红身边的保护者。表兄陆振舜、未婚夫王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都曾经是她的“保护者”。他们都将萧红视为弱者,对她像对待孩子一般。这是萧红不愿意见到的,因此这样的“保护”最终对她来说就成了一种伤害。萧红在临终时说,“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日本知名萧红研究专家平石淑子在著作《萧红传》中,通过爬梳史料勾勒其一生,尽量还原萧红的生活环境、交游情况、创作背景,结合萧红的作品,描述其精神世界的发展变化历程。本书序章《对萧红评价的变迁》通过整理关于萧红的前期研究资料,试图厘清萧红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第一章之后将萧红的文学活动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部分,对照事实,对其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进行分析,进而弄清萧红的精神足迹。终章《萧红的作品世界》将对萧红十年来的整体创作活动进行总结。附章叙述了关于萧红的死和死后的迁葬问题。
  在抗日的战火中颠沛流离,在香港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萧红在香港完成了两部前所未有的长篇《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它们在萧红的整个作品世界中居于要位,将萧红的作品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由此可见,香港为萧红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创作环境。以这个观点重新审视萧红的创作生涯,我们会看到一个与之前不同的、新的萧红形象。
  如果将萧红作为生活在中国抗日战争时代的一个女性形象进行总体把握和理解时,女权主义会为我们提供一种有用的观点。例如,在《生死场》中,对女人们经受的各种苦难的相关描写的确十分突出,但是从未有人关注过穿插在其中的男性形象。应该说,有了女权主义的见解,我们才得以将萧红的文学创作活动在历史上明确定位和理解为一个女性自立的过程,这是她对社会和历史的勇敢挑战,是女性的前卫行为。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瞩目的作家,本书对几个有争议的问题做出了回应,譬如萧红是反对封建男权的新女性还是依附男权的受害者等。她是反抗父权的新女性,天才的作家,抛弃孩子的母亲,恭顺隐忍的妻子……作者在勾稽史实分析作品的过程中,祛除读者对萧红的想象,呈现了真实的萧红形象。
  《萧红传》
  [日]平石淑子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