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 连载

德国组阁谈判缘何陷入僵局

2017-1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 李超

  按照德国官方公布的日程,11月16日,拟组成新政府的联盟党、自民党、绿党三党应当结束试探性谈判,决定是否开启正式组阁进程。然而16日经过长达15小时的马拉松式对话,三党仍没有找到妥协的钥匙,试探性接触被延长到19日。直至19日深夜,谈判依然没有进展,自民党愤而离席,宣布接触性谈判破裂。
  本届联邦议会选举于9月24日举行,至今已过去近2个月,却仍然看不到新政府的影子。联盟党虽蝉联议会第一大党,获得了优先组阁权,但默克尔难言喜悦,甚至可以说“虽胜尤败”。联盟党支持率由4年前的41.7%骤降至32.9%,这一惨淡的选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组阁过程将“道阻且长”。
  过去联盟党“一家独大”,拉一个小党就很容易达到组成政府所需的稳定多数,所以默克尔手中的筹码较多。然而此次选票大幅流失,摆在默克尔面前的组阁形式只剩两种:或继续与中左翼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或联合右翼的自民党和左翼的绿党组成所谓“牙买加联盟”。“大联合”自然是最理想的组阁形式,可以保证政策稳定延续,且两党都走中间路线,摩擦少,四年来执政成绩显著。但是,这也令社民党倍感委屈。一方面,作为执政联盟的“小伙伴”,社民党常常遭遇“成绩都归默克尔,失误都归自己”的窘境;另一方面,两党政策趋同,选民只要支持默克尔就可以了,于是社民党选票不断被联盟党瓜分。上述两条令社民党高层十分恼火,因而大选过后社民党下定决心充当反对党,准备利用未来四年重新巩固选民基础。于是“牙买加联盟”成了唯一选择。
  “牙买加联盟”实质是四党联盟(联盟党是基民盟、基社盟两个右翼政党的合称),而这种组阁形式在德国联邦层面从来没有出现过。毋庸置疑,参与方越多,各方分歧越大,达成妥协的空间就越小。首先,绿党是左翼政党,在许多政策上与三个右翼政党存在理念上的差异,很难弥合分歧;其次,虽然同属右翼,在政治光谱中,基社盟比基民盟更加保守右倾,由于默克尔政策的左偏,加之对处理难民问题态度不一,引发联盟党内部两党间的内讧;再次,自民党过去四年未能进入联邦议会,倍加珍惜此次重返议会并参与执政的机会,欲坚定贯彻其主张,争取选民信任,不愿大幅妥协。
  两个月来,四党围绕几个核心分歧点激烈争论。环境气候问题是绿党的核心关注点,绿党要求2030年前全面禁止汽柴油车,停用煤炭,全面使用清洁能源,另外三党则强烈反对,认为这既不现实,也有损德国经济。自民党更关心财税和劳工问题,在国内主张较大规模减税,加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在欧洲层面反对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体化倡议,主要是反对统一欧元区预算,反对债务共担。相比而言,绿党主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作时间,反对减税;联盟党则出于推动一体化的考虑,在欧洲政策上较自民党更为积极。设置难民接纳上限是基社盟的一贯主张,此前基民盟做了一些妥协,两党商定每年接收20万难民,并提高难民进入德国的门槛,但绿党坚决反对设置上限,还要求允许难民亲属来德国团聚。
  由于妥协意愿低,自民党的退出已基本宣告组成“牙买加联盟”的尝试失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三个右翼政党与绿党存在理念分歧,绿党意识形态色彩较浓厚,务实性相对弱一些,若要换取绿党的妥协,右翼三党须在气候、难民等问题上做一些实质性让步。右翼阵营中,自民党时隔四年重返议会,为争取更大利益也多次“放狠话”,声称并不害怕重新选举。总之默克尔目前处境尴尬,接下来或者说服联盟党参与执政,或者独自组成少数政府(但执政难度将显著增加),或者重新选举。
  随着国内外形势趋于复杂,德国大选后的组阁谈判有不断拉长的趋势,2005年长达65天,2013年达创纪录的86天,乐观估计,今年也要圣诞前后才能完成谈判。组阁久拖不决,除有损政府施政效率外,更严重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德国一向被视作欧盟的“稳定锚”,但新政府“难产”表明其内部裂痕增加,政党“碎片化”趋势加重,德国国际形象大打折扣。默克尔的权威也将受损,需要作出更多妥协来满足“小伙伴”的要求,未来掌控政府的能力下降。同时,德国是欧盟“领头羊”,诸多关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都有待德国参与决断。马克龙已经发出了雄心勃勃的倡议,德国如何回应,如何塑造未来的“德法轴心”,牵动着欧盟各国的心。鉴于此,外界纷纷呼吁各党派放弃党派之争,从大局出发,尽早组成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