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党建引领一切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

“大党建”激聚烟台发展新动能

2017-11-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 卿 从春龙 
    本报通讯员 刘 杰 徐 进

  尽管塔山南北路开工建设半年多了,但在人声鼎沸的“烟台论坛”里,仍是热门话题。
  “等塔山北路开通了,那小速度一定嗖嗖的。”在论坛里憧憬明天的市民也许并未留意,在胜利路隧道南口80米路东,有一排蓝白相间的半废弃双层板房。5月31日,全市19个单位的21名青年党员被紧急抽调到这里,成立了塔山南路北路建设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小组。“吃住在一线,拼搏奉献在一线,建功立业在一线”,他们坚持全天候运转,满负荷推进,确保了塔山南北路东西大动脉项目顺利推进。
  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烟台市委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新时代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幸福,全力以赴把烟台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只要群众期盼,困难再大,也要坚决干。而在怎么干的问题上,他们着力打造“党建引领一切,党建影响一切”的大党建格局,开创性地推出党建引领下的项目指挥部制,以党建推进项目,让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释放正能量、展现先进性;让基层党组织在“听得见炮声”的发展一线增强凝聚力、锤炼战斗力,制造业强市、城市化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都有党建在引领,都有党旗在飘扬。
  “破房子一下雨就漏,还经常停水,没有暖气,用的是旱厕,家家备着尿壶。现在政府拿87个平方换咱25个平方,这么大的补偿力度,过去做梦都不敢想。”80岁的张昆荫笑着告诉记者,整个所城街区,他第一个签了征迁协议。
  启动所城、朝阳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搬迁改造前,烟台市委反复强调,棚改旧改必须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安置房建设要做到“四个最”: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设计、最好的质量、最好的配套。于是,所城、朝阳片区房屋主体评估价达到了烟台市创纪录的每平方米1.4万元。如果居民选择安置房,可以在市区两个黄金地段,分别按1:1.36和1:1.92的面积比例得到补偿。“要让群众感受到发展的温度。”所城区片搬迁部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曹建军对记者说。
  在莱山区滨海路街道,2个月交出一份拆迁5109户的出色成绩单。秘诀就是抓党建促征迁。党工委书记田大中告诉记者,“在征迁这样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面前,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必须有态度、有作为。”
  滨海路街道在成立征迁工作指挥部党委的同时,把机关党员与征迁村居的党员统一纳入征迁党支部。征迁动员前,先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让党员吃透政策,明确任务;征迁过程中,党员户带头拆迁,然后再现身说法做好群众工作。就这样,孔家滩、莱龙庄……都顺利地完成拆迁。
  恒大御山华府项目经理刘博对记者说,在莱龙庄项目黄金地段,他们主动预留了2000平方米沿街商铺,作为社区党委党建活动用房。“在烟台,这已经成了新建小区的标配。道理很简单,征迁离不开党员、党支部,管理社区同样离不开。这是硬道理。”
  党建就是统领。烟台市委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作为贯穿基层治理的一条红线,创新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人群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建在越来越多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过去,苹果贩子、农资贩子办合作社,果农最多能拿到销售收入的1/5;现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我们能拿到纯利润的92%,每年到手的现钱多打了三四个滚。”61岁的衣龙章是栖霞蛇窝泊镇东院头村村民,4年前,带着自己的一亩果园加入了村党支部领办的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
  走共同富裕之路,让果农拿大头,东院头的创举,让观水晶泊、院头窑等七个邻村的乡亲们眼红。“各村支部先出头领办合作社,东院头支部再牵头成立联社,通过抱团发展,最大程度上‘还富于民’,力争到2020年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翻两番。”在东院头村党支部书记林贤看来,这才是村党支部最该干的事,“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总书记十九大上就是这么说的。”
  据了解,烟台已涌现出“党组织+合作社+X”“统—分—统”“片区联动、抱团发展”等6种村级党组织引领集体经济新模式。下一步,他们将加强示范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推动村集体与村民双增收、基层党建与基层发展双提升。
  “利培酮缓释微球,已完成中美两国临床试验,进入NDA申报阶段,明年有望登陆美国市场,
成为中国首个在美国上市的新药。”李又欣博士,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特聘专家、绿叶制药全球研发总裁。他向记者透露,随着10多款新药陆续上市,到2025年,绿叶制药销售收入有望从目前的50亿增加到600亿。
  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李又欣这样的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他们的“大管家”,市委组织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综合创新生态。全市培养、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12人;有6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重点推荐人选名单,数量居全省第一。
  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发展根基。从“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循环,转变为“依靠党建统领发展,围绕发展抓好党建”的良性循环,“大党建”为烟台走在前列培育新供给,激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