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落地见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让“礼信爱”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2017-11-09 作者: 王桂利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成 雪
  
  2017年11月4日,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2018届毕业生校园双选会的日子,平日里安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就连宿舍楼下的小超市里,也挤满了购物的师生和入校招聘的企业人员。
  胡女士是学校一家门头房的老板娘,在这里开了一家干果店,已经有5年多时间。当天,一位顾客从她店里买了一个烤地瓜,转身随手把一小块地瓜皮扔到地上。老板娘轻声提醒:“帅哥,请把地瓜皮捡起来。这里的学生每天都打扫卫生,这么干净美丽的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呵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精神文明工作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中心,精心耕种培育“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和“志愿服务”三颗精神文明的种子,用“礼信爱”打牢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想根基,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不断积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明礼仪:“像烟台的空气一样
让人神清气爽”

  安娜、燕福玉、韩慧、张再强、王延鹏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的教师、学生。在学校刚刚结束的为期三天的“国家粮食局、全国粮食职业教指委教师交流暨商科委粮食研究所2017年工作会议”上,他们多了一个特殊的身份:接待员。
  他们的专业接待工作,得到与会专家与领导的高度赞扬。“商务学院师生的接待服务工作,像烟台的空气一样让人神清气爽。”几位参会教师忍不住赞叹。
  他们是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也是学校文明礼仪养成计划的培训者,负责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文明礼仪培训和每周一次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我们要把‘礼’的种子深深种植到学子心中,就像我们学校名字中的‘商务’二字一样,懂得文明礼仪,才能帮助他们走稳行远,享受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学校教务处处长刘晓军意味深长地说。
传统文化教育:
“自信让人格外美丽”

  9月28日,孔子诞辰2568周年纪念日当天,19岁的李静和她的国学社成员,与学校领导以及600多名师生齐聚孔子广场,齐声诵读《论语》经典篇章。活动结束后,李静转发了那天的学校新闻和微信,没想到她的高中老师都为她点赞,并留言“与记忆里高中时候的你不一样了,更加自信美丽了”。
  “其实刚来学校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改变是上了大学之后,学校开设国学精粹课程,开始越来越多接触并了解传统文化,和身边同学一起加入国学社,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也越来越自信了。”李静说。
  传统文化教育,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有着丰厚的沃土。
  2010年,学校开设国学精粹必修课程,在国学教育中,传播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最终实现引导学子运用现代立场和眼光、放眼国际视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2017年,增设《经典诵读》必修课程,着眼“熏陶”,注重“感悟”,通过经典诵读,启智慧、育性情、承历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未来。
  2017年,为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丰厚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底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启动首届传统文化节,中秋雅集、吟诵讲座、茶艺表演、汉服展示、戏曲展示、古琴表演、武术表演等精彩传统文化大餐轮番上演,推动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涵养师生“自信气质”。
志愿服务:“爱,别人需要的
正是我们给予的”

  “这是两辆车相对而行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初秋的一个周末下午,烟台市莱山区曲村农家房间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大二学生张雯琪在给一名小学生辅导数学功课。和她一起来的“微光小队”其他几名同学,正在别的村民家中进行一对一辅导。活动开展7个多月来,得到周围村民的集体点赞,“微光小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辅导团队。
  为村里孩子义务辅导功课的“微光小队”,是学校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2006年,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成立慈善义工工作站,是驻烟高校中第一家成立慈善义工管理中心的院校,已连续七年被评为烟台市优秀义工组织。
  在学校学生处(团委)负责人陶强看来,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档升级,不仅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团结和恒心,更需要在具体工作上接地气,让志愿活动成为学校爱心公益名片。“学生的服务被社会大众所认可,我们的志愿活动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现有义工7000多人,占师生总人数的56%,星级慈善义工1300多人,烟台市百强义工66人。学校从师生专业优势出发,以当地社会需求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了慈善爱心超市、“糕点义卖”关爱空巢老人、“微光小队”农村学生义务辅导、“文明交通伴我行”交通志愿者、“爱在17路”、“爱心漂流站”、“爱在山海间”、关爱农民工子女、助残志愿站、爱老敬老等累计9个商务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贴近师生和周围市民需求,学校也因此被誉为“有爱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