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原动力

金融“27条”引导资金配置新方向

2017-10-18 作者: 白晓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白晓 宋弢

  10月13日,青岛市金融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实体经济工作会议暨2017年银企对接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会议发布《关于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支持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动员全市金融力量助推青岛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排头兵、驱动器、示范区。
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
  今年6月份,青岛市启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银企对接专项行动”。
  青岛水务碧水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此次银企对接的受益者,这家专注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治理的环保类高新技术企业,承揽了董家口一期10万吨海水淡化PPP项目,总投资约合5.5亿元。这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
  “金融若水,实体如树,海水淡化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对资金需求量大,今年贷款政策持续收紧,企业融资形势不容乐观。今年6月份工商银行青岛分行主动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发展和资金需求后,提出多种融资方案供我们选择,最后经协商,在贷款收紧的情势下为企业贷款3.5亿元,确保了公司项目工程款的顺利结算,以及生产和运营的有序进行。”公司总经理徐宁说。
  今年6月份以来,青岛市银行机构对1500个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企业进行了逐家走访对接,登门宣传政策、介绍产品、设计方案,对于符合信贷条件的应贷尽贷。
  “至9月末,已累计走访企业3638家次,摸排融资需求881亿元,达成融资协议635亿元。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279.7亿元,同比增长11.4%,比年初增加13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行长王均坦介绍。
金融资源配置重点领域
  新旧动能转换是统领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紧抓这个“牛鼻子”,不仅能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青岛产业升级提供“原动力”,也有助于培养金融新动能。
  此次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办、市财政局、青岛银监局、青岛证监局、青岛保监局等6部门联合出台的《意见》,围绕货币信贷、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保险保障、财政扶持等方面,针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及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出台了27项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意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大力支持高端智造、科技创新、海洋、绿色产业。
  以高端制造为例,根据该意见,全市金融机构将重点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智能制造装备等8大高端智造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产融合作,发展产业链金融和配套服务,有效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力争高端智造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新旧动能转换对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机构要主动‘因时而变、因势而变’,通过自身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支持新动能在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工商银行青岛分行行长牛喜军介绍,“截至目前,我行新市场客户贷款余额122亿元,较年初增长41亿元,占全部公司贷款增量的43%。我们将大力支持‘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转变,对先进制造业和产能升级、技术革新领域加强贷款投放力度。”
充分利用金融市场
  《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积极拓展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融资渠道。
  在债务融资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旧动能转换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各类债券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债务结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提供低收费担保或免收反担保费服务的给予一定补助。支持发行“双创”专项债务融资工具,用于建设和改造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基础设施。
  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财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资产收购等形式,促进行业整合和新旧动能转换。
  《意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释放资本、盘活资产,积极发行或承销发行银行信贷资产、企业专项资产、公共基础设施收益权和公益项目资产等特定种类资产证券化项目。
  据悉,青岛市将充分利用人民银行融资服务网络平台实时、直达优势,加强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对接力度,实现“线上查询”与“线下对接”的有机结合。实施名单制管理,精准施贷,为企业或项目提供效率高、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