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动能转换“创”为先

2017-10-11 作者: 余东华 来源: 大众日报
  □余东华

  新旧动能转换要做好“创”文章:“创见”是战略和思路,“创新”是动力和引擎,“创业”是平台和活力,“创造”是技术和支撑。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统领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程和突破性工作,对推动山东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战略地位、实现走在前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推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做好“创”的文章。
  创见:解放思想,提出发展新战略和新思路
  创见,就是创造性地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思路,明确新旧动能转换的方向和重点。
  要在解放思想上有创见,善于解放思想,及时转变发展思维。思想不解放、思维不转变,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就会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工作就会陷入被动和应付中。山东省的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比重较高,历史包袱较重,如果广大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顾虑多多,行动迟缓,就会错失发展的重要机遇,陷入后发劣势陷阱。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将思想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打破思维定式,在全社会营造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氛围,鼓励干部群众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在解放思想和敢想、敢闯、敢干中解决阻碍新旧动能转换的所有难题。
  要在发展思路上有创见,能够结合本地实际和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理念,破除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依赖,夯实潜力、增强动力、激发活力。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方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需要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发展思路上。山东省经济结构“偏重”的特征较为明显,在理清发展思路上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优先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强省富民;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服务型经济,塑造竞争新优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共建共享;重点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着力点,接下来就是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在落实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地空间布局、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和人文资源,提出有创见的战略和规划。
  要在发展战略上有创见,能够洞悉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一方面要在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上有创见,包括如何在全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如何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如何切实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在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重大战略上有创见,包括如何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实现“东部提升、中部崛起、西部跨越”;如何加快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在发展规划上有创见,能够超前谋划区域发展,规划好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相互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切实解决“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规划,嘴上说说”、“规划不如变化快”等现实弊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无论是区域发展,还是产业发展,规划既要先行,同时也要富有创见。
  创新:推动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创新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动能问题,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动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发展动力机制的转换: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换,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推动转换。
  实现创新驱动,要把人才放在首位。要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工作者队伍。山东是人力资源大省,在用好人才存量的同时,要注重人才引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引智”,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来鲁创新创业,形成推动创新创业的人才高地。
  实现创新驱动,要不断增强创新能力。要增加创新投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创新能力。要着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在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生命科学、空间海洋、量子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基础性研究成果,在核心电子器件、系统软件、生物制药、先进材料等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切实增强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能力,还需要保护和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构建激发创新活力、推广创新成果、支持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实现创新驱动,要协调推进多维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需要不断协调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形成创新合力。创新驱动的内容是,以理论创新形成先进的创新指导体系,以科技创新形成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支撑体系,以产品创新形成新市场和经济增长点,以制度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保障,以战略创新形成协同创新体系,以文化创新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创业: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平台和载体
  创业就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活力问题,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平台和新载体。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平台和载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形成数量众多的经济活动主体,为动能转换提供支撑。
  推动大众创业,需要实施鼓励创业的政策。首先,要构建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其次,要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认真做好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的落实和承接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通过结构性改革和创新,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增强创业创新制度供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营造均等普惠营商环境。
  推动大众创业,需要形成崇尚创业的文化。山东受传统“仕文化”影响较深,创业意识、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比较淡薄,需要政府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推动形成大众创业的热潮。首先,要在全社会培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其次,引导和鼓励高校统筹资源,设立创业指导课程,抓紧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第三,引导和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高校和社区兼职创业导师,提供包括创业方案、创业渠道等创业辅导,扩展大众创业空间和通道。第四,大力发展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和创业平台,做大做强众创空间。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
  推动大众创业,需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氛围。建立健全创业失败者的退出机制和生活保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惩戒无为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舆论宣传和教育引导,在全社会倡导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尊重创业者、企业家和纳税人,培养规模宏大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队伍,加快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大众创业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降低营商成本,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创业。
  创造: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
  创造就是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和支撑问题,明确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山东是制造业大省,但尚非制造业强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转变,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
  实现“山东创造”,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通过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提升山东省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水平,提高制造业价值增值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制造业重点企业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制造业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研发设计、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实现重点领域向中高端的群体性突破。
  实现“山东创造”,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机械、汽车、船舶、纺织、食品、电子、轻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快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3D打印、智能物流管理等智能技术和装备应用,重点发展服务器、智能终端、网络设备、高端芯片、软件产品、存储系统、光电信息和地理信息服务,积极推进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工程,提升“山东创造”的精准制造和敏捷制造能力。
  实现“山东创造”,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山东传统制造业比重较高,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首先,要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制造方式,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其次,要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最后,要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
  实现“山东创造”,要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山东制造业正处于发展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性关口,原有的发展动能正逐渐减弱,发展服务型制造、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山东制造业需要抓住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顺应经济服务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推动服务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网上体验、云制造等服务型制造模式,运用在线定制、虚拟消费、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推动形成动态跟踪消费需求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创见是战略和思路,创新是动力和引擎,创业是平台和活力,创造是技术和支撑。做好“创”的文章,将有助于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把山东建设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两化融合的先导示范区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空间带,推动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作者系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