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创新思维增活力 内外联动谋发展

——潍博特色跨越发展之路探析

2017-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宜龙
  
  今年1月份,在国家公布的一级博物馆名单中,潍坊市博物馆榜上有名。短短两年时间,潍坊市博物馆就异军突起,从山东省排名落后的博物馆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最具活力的博物馆,跻身全国博物馆第一阵营。
  2016年引进了“孔子学堂”,成为全国首家开设孔子学堂的博物馆;参与全省17家博物馆举办的《齐鲁瑰宝精品展》,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览评选行列;成功举办了“2016年首届潍坊博物馆馆长论坛”,全国近30家博物馆馆长应邀出席;圆满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古琴艺术节;成立了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鲁中区域中心和齐鲁文创联盟,成为全省文物修复和文创研发重地,等等。以上每一项活动,每一次创新,都展现着潍坊市博物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冲劲和实现跨越发展的精心布局。近年来,潍坊市博物馆不断激发创新热情,开拓创新思维,走出了一条具有潍博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呈现出六大创新亮点。
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布局夯实基础

  最打破传统的莫过于体制创新。2015年,潍坊市博物馆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从制约博物馆发展的瓶颈入手,从体制机制上激发内部发展活力,翻开了潍博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明确思路目标。基于过去发展思路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的问题,潍博明确了高起点、高品位、高追求的发展方向,确立了“三创”的三年发展目标,即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围绕“三创”工作目标,潍博人咬定目标、主动担当,苦干实干、赶超跨越:2016年12月份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1月份再获殊荣,成功争创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年一个台阶,两年实现了三目标。
  重建组织结构。2015年,潍坊市博物馆对照博物馆最新发展方向,对内部科室部门重新进行了科学调配,组建了“9631”架构。具体是“9”个科室(办公室、财务科、陈列科、宣教科、保管科、考古科、文保科、物管科、保卫科),“6”个学习小组(考古组、金石组、瓷器组、书画组、青铜器组、文物保护组),“3”个研究所(文物保护修复所、仿古铜研究所、考古所),“1”个学会(潍坊博物馆学会);选拔推荐了3名正科级干部,5名副科级干部,培养了9名年轻后备干部,搭建起了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干部梯队。通过重建组织架构,完善干部队伍梯队,为潍博事业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筑牢了根基。
  健全规章制度。经过两年不断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2016年底潍博制定了19章、86条,近5万字的《潍坊市博物馆工作规范》,使得整个博物馆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特别是制定了《潍坊市博物馆文物捐赠制度》,完善了文物捐赠流程,设立了捐赠榜,让捐献者姓名上墙,为捐赠者颁发证书,两年时间里共收到收藏家、画家等社会捐赠文物256件。其中,在第九届文展会期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画学会会长郭怡宗等书画大家,为潍博捐赠了“中国好人”画作,对丰富馆藏文物数量,加强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陈列展览
优化设计提升品质

  近年来,潍博改变了过去传统“画廊式”办展做法,确立了高质量、高层次、重量级的办展理念,突出了公益性、特色性、学术性的办展原则,努力探索构建“1+3”的展览模式。这里的“1”是指馆藏原创文物展;“3”是指引进国内外重量级系列展、特色文物专题系列展、公益性系列展。
  重交流,将原创展览“动”起来。潍博依托馆藏文物资源,策划筹办了“天降金石付斯人——清代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特展”“三绝诗书画——郑板桥艺术展”“吉金乐石——馆藏金石碑帖精品展”“同志画社作品展”等系列馆藏精品文物展。其中,6月份陈介祺特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更是引爆了“京城金石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金石学家、书画爱好者、青少年学生等十余万观众。
  重特色,让临时展览“活”起来。潍博三年内举办了60余个有影响力的大型展览和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特色展览。国内外重量级展览资源的经典案例有:《吴昌硕艺术展》《丰子恺艺术展》《齐鲁瑰宝展》等,其中《齐鲁瑰宝展》入围了今年全国十大精品展览评选行列;特色文物专题系列展范例有:《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展》《琴·器·丹·青—古琴主题珍品展》《金石相契·尊汉堂藏金石碑帖特展》。其中,《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作品展》是第一次出京展出,吸引了广西、浙江等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前来参观;公益性系列展代表作有:《第二届全国少儿美术视觉艺术年度大展》《第七届少儿美术作品展》等等。一个又一个经典展览,让热爱艺术的市民大开眼界,齐呼过瘾,群众纷纷表示,感觉博物馆离老百姓近了,也更亲切了!
  重改造,把陈列水平“提”上来。潍坊市博物馆开馆近20年,陈列展览以及与之配套的安防系统均已呈现出严重陈旧老化状态,报警探头仍然采用的是模拟摄像头,机动车号牌都很难分辨。为此,潍坊市博物馆制定了“十三五”期间陈列展览、安防系统全面提升改造计划,并成功纳入了提升市区重点项目,上级财政连续两年每年拨款近千万元。目前,投入1000万元的安防系统提升改造已经完成,监控系统全部更换了数字化摄像头,实现了全天候360°无死角覆盖;投入200万元的三楼精品文物展馆已经建设完成,此展区的定位是打造“全市闻名、全省著名、全国有名”的珍品文物展区,将中国精美绝伦的文物艺术魅力呈现给国内外游客;拟投入200万元的陈介祺展馆改陈项目已进入尾声阶段,潍博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创新社会教育
打造品牌亮点纷呈

  近年来,潍坊市博物馆树立了“以文化人、服务立馆”的工作方针,打造了“孔子学堂”“潍博大讲堂”“小书斋”“致青春·敬名师”等系列社会教育品牌,形成了“日日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年年有创新”的社会教育服务新局面。
  搭建学术大讲堂。通过“潍博大讲堂”,每月邀请一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传道授课,先后邀请了中国孔子学堂理事长王大千、瓷器鉴定专家丘小君、碑帖专家孟宪君、香港甲骨文研究专家唐健垣、古琴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子盛等名师大家,做到了月月有高级别、高规格的学术讲座。
  打造社教文化品牌。2016年引进了“孔子学堂”,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开设孔子学堂的博物馆;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少年报等机构,打造了“教育共建基地”;创办了“小书斋”“致青春·敬名师”品牌,返聘馆内老专家为年轻同志答疑解惑,三年内举办讲国学、读诗经、弹古筝、造瓷器、穿汉服、捏泥人、小小讲解员、小小收藏家等各类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1000余场次,受众近20万人次。
  充实志愿服务队伍。根据不同受教人员特点和服务要求,成立了“专家讲解、专业讲解、志愿者讲解、小小讲解员讲解”4个讲解队伍,并与驻潍各大高校、中小学、教育局、老干局等单位合作,志愿队伍人数也由原来的不足百人,发展到现在的1800多人,数量翻了十几番,年服务时间达10万余小时,潍博志愿者队伍经历了从弱到强、从结构单一到系统综合的发展过程。
创新文创研发
匠心独运成果丰硕

  近年来,潍博把文创研发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将匠心精神融入文创产品,磨砺精品、推陈出新,研发了20余大类、300多种的文创衍生品牌。包括仿古铜毛公鼎、青州石佛造像、郑板桥原石拓片、红丝石书砚,等等,已成为潍坊市目前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名片,也满足了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文创的最高境界靠“匠心”打造。收藏人才是最大的财富,人才是文博事业最为关键的要素,也是文创研发前进的动力及成功的保障。近年来我馆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特殊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到文创产品研发当中,打造了人才高地。比如,河南省传拓非遗传承人张志亮、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锔艺传承人祝小鹏、青州市石佛造像雕刻大师孙鼎万、首批山东省文物修复师李瑜,等等。我们在文创研发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核心,即为“匠心”,这些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创作的原碑拓片、仿古铜毛公鼎、锔艺手工作品等文创产品,独具匠心、尊古制作,饱含工匠精神,带着特有的文化符号和非遗文化元素,体现着匠心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匠心创造的杰出成果,也在发扬“工匠精神”的大潮流下,成为近年来市场抢手的收藏品。
  最后一个展厅当第一展厅打造。今年以来,我馆确立了临时展览与文创产品同步布展、同步展示的理念,每个展览策划过程中提前制作配套文创产品,展览开展同时跟进相关文创产品展示。例如,4月份,该馆推出了“郑板桥特展”原创展览,针对此次展览,同步推出了12种、200余件文创产品,如郑板桥系列碑刻拓片、充电宝、鼠标垫、手机壳、抱枕、文具套装等等,深受观众游客的欢迎;6月1日,我馆引进的国家图书馆“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展”开展,为了配合此次展览,我们与京广书城合作,制作推出了仿民国时期报纸、期刊、小人书等一系列儿童读物文创产品,共计82种、200余册,受到了书画爱好者、青少年家长、学生的广泛好评。
创新文物保护
扎实推进效能凸显

  潍博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把文物保护作为博物馆发展的原生动力,通过摸清馆藏文物数量、健全文物修复机构、提高文物修复能力,文物修复与保护水平获得质的提升,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叠加融合。
  整合力量摸清家底。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馆整合了全体人员力量,抽调各科室人员组建了4个文物普查小组,加班加点赶进度,全力推进普查工作。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文物普查工作,最终普查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被山东省文物局表彰为“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通过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也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明确了馆藏文物数量,为下一步文物修复与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构提升能力。今年成立了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鲁中区域中心,制订了《潍坊市博物馆预防性保护方案》《潍坊市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修复方案》,上报了需修复的青铜器文物300余件,共修复馆藏字画20余件。特别是针对急需抢救性修复的文物,如目前年代久远、全国唯一、潍坊标志的“潍坊象”第四纪古生物化石,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文物修复专家,编写了抢救性文物修复报告。同时,今年4月份获批增加瓷器、铜器、铁器、石器、古籍善本等13项文物修复资质,大幅度提升了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业务范围,有了这些“文物医院”和修复资质,就能让文物祛病延年、恢复容颜。
创新传播媒介
全面打造“智慧博物馆”

  在互联网扁平化趋势下,挖掘历史价值、展示文化精髓,探索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打造智慧博物馆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潍坊市博物馆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等现代通讯媒介,打破了“博物馆之墙”,搭建“网上博物馆、智慧博物馆”。
  全力打造“智慧博物馆”。近年来,潍博积极与潍坊市智慧办合作,努力争取其人才、技术和资金支持,全力打造“智慧博物馆”。该智慧博物馆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文化阵容,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市井文化生活体验中心,集文物修复、考古寻宝、VR体验、孔子学堂、小书斋大讲堂、书画咖吧、直播大讲堂、民间手工艺坊等观赏、手作、演讲、休闲为一体的体验式观摩馆,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城市历史文化的推广利器。
  全面建设“网上博物馆”。今年,潍博启用新的官方网站,以崭新的形象面向公众开放,该网站分为潍博之藏、潍博之友、潍博之学等八大板块,使得该馆藏精品文物、陈列展览、社教活动等方面得到全面展示。同时,建成了“潍博之家”“潍博之信”公众微信号、服务订阅号平台,其中“潍博之家”公众微信号平台设立了导览、活动、服务三大板块,向观众提供活动预约、参观指南、展览介绍等咨询,为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博物馆各方面的资讯提供了便捷途径,实现服务资讯与观众无缝对接,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正在逐步成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与考验,开拓进取的潍博人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实现更大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