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际国内

那考河:臭水沟逆袭成“网红”

2017-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绿色发展 绿色生活
  绿植、红花组成层层“梯田”,美人蕉、朱槿花成片绽放,木质步道、水车凉亭相映成趣……南国秋日依然天气炎热,但来到南宁市兴宁区那考河湿地公园游玩的市民仍然不少。
  “以前是臭水沟,现在成了大公园,生态环境的变化真的让我们老百姓有了幸福感。”退休职工李朝珍说。
  自从今年3月那考河治理项目运行以来,那考河的美景就频频出现在南宁人的朋友圈中,一下子成了“网红”。
  “那考”在壮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绿色的水田,但20多年来,这里一直都是一条污染严重的臭水沟。最严重的时候有40多个排污口直接向那考河排污。
  那考河的治理也是困扰当地政府多年的难题。“受限于资金和治理技术等因素,以往内河水环境整治只能分段分期推进、分项目招标,建设和管理也脱节。”南宁市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彭奠安说,最后往往是投入大量财力仍无法有效改善水质,给人一种前功尽弃的感觉。
  那考河的变化得益于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改革。2015年,南宁市成为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与此同时,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在这样的形势下,那考河治理项目同时被列为海绵城市建设和PPP模式试点。
  2015年3月,那考河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开工建设的水流域治理PPP项目。经公开招投标,北京排水集团作为社会投资人与政府方成立了项目公司。
  北京排水集团南宁公司总经理高怀波介绍,按照“全流域治理”的新理念,6公里多长的河道,从河道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全流域同步启动,统筹推进。在那考河沿岸建设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生物滞留设施、湿塘、绿色屋顶等,不仅可作为园林景观设施,还能将水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对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
  而通过实行PPP模式,政府不仅减轻了当期支付的财政压力,还实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政府部门从以前的“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提高了公共服务效率。
  那考河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监管治水效果,设定水质、水量、防洪三大考核指标以及评分标准,总体上水质要求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河道的补水量不低于污水量的80%。
  经过两年的治理,今年3月,那考河项目正式投入运营。前期检测显示,水质指标已基本满足地表Ⅳ类水水质指标,河道行洪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要求。
  那考河项目的成功运行为南宁其他内河治理提供了可复制模式。  (据新华社南宁9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