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问题用软措施 软问题有硬办法

烟台开发区疏堵结合提升城市“文明范”

2017-09-14 作者: 董卿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 卿
    本报通讯员 马双军 郭传义

  9月的烟台,清爽怡人,记者步入开发区天宇农贸市场,为这处城乡接合部市场的文明有序所震撼。这里完全没有传统菜市场的脏乱差,由外向内采取蔬菜瓜果—生肉—海鲜分区设置,主色调分为绿、红、蓝三色。
  更触动记者的是,寸土寸金的市场里充满人情味的52个公益性摊位。“公益1区26个,主要为70岁以上老人及残障人士免费提供;公益2区26个,主要用于周边老百姓自产自销,每次收费2元。”天宇农贸市场总经理张翠燕告诉记者,“业户进市交易,按每公斤蔬菜水果比外面增值0.1元计算,每天销量少说也卖20公斤,52个摊位年可为业户增收4万元。”
  “像天宇一样,星海、隆惠、恒达等许多市场都设有免费的自产自销区。”烟台开发区文明城市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华志告诉记者,“设公益摊位,一是解决了附近居民自产自销问题;二是市民能吃上最新鲜的时令蔬菜;三是最大程度消除了马路市场。”
  菜市场有自产自销区,城市流动小商小贩有大排档,修车铁艺啥的也有了专门区域,弱势群体不愁生计了,“城市病”也少多了。烟台开发区的人性化如大海一样包容。这是当地启动文明城市提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的变化。
  “治理‘城市病’需要硬措施,但管和罚效果有限,文明提升更要靠群众支持。”在张华志看来,文明如水,需要疏堵结合。
  针对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烟台开发区累计投入6.26亿元,开出占道经营、市场秩序、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20余剂“药方”,在百姓支持中有效治愈了一批“城市病”。
  在洗修车、铝塑铁艺加工及露天烧烤整治中,执法人员为一对下岗小夫妻选择闲置空地,帮助制作广告围挡,在不影响整治的情况下,保证其正常经营,做到了温情执法。对于集中搬入铝塑铁艺加工市场的,主动帮助进驻,并给予租金优惠。
  去年群众满意度测评,该区列全省前茅、全市第一;在全市多轮文明城市实地测评中,开发区均排名第一。
  文明,不是一项项硬性指标,也不只是整洁街道、有序市场和温馨社区,更是每个人的行为养成。解决城市硬问题用软措施,同样像人的素养这样的软问题,也有硬办法。
  围绕公益广告、道德模范评选、纠正不文明行为等方面,开展了多层面的实践活动,引导提升人文素养。机关尚德文化墙、学校文明礼仪讲堂、社区文化宣传栏、公益广告主题道路,不知不觉中,许多开发区人发现,已沐于文明道德和风细雨中。
  “懂规矩守秩序、向不文明行为说不”活动,重点矫正交通出行、集贸市场等领域的轻微违法和不文明行为。“文明礼仪大家学”“文明使者在行动”“文明承诺”等主题活动,由群众票选“十大不文明行为”,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开通了文明“红黑榜”热线,设立“业达文明日”和失信“黑名单”媒体发布日,用正反案例引导居民崇德向善。
  不仅是群众感受深切,文明提升对城市品质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开发区投资促进局金颖处长介绍,此前某跨国公司考察开发区,评价“这里环境秩序不亚于发达国家”。在各地政策差不多的情况下,外方最终选址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