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完成心脏手术近400例,综合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

搭桥圣手李德才

2017-09-08 作者: 王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实习生 李 浠 刘林卿
     本报记者 王 凯
  
  8月10日晚,刚刚走下手术台的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李德才,干净利索的短袖衬衫,鼻梁上有着深深的眼镜压痕,看起来文质彬彬、瘦削挺拔,正是他一双妙手回春之手,撑起了无数病人重获新生的希望。26年来,他每年完成心脏手术近400例,综合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
  心外科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不仅考验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更需要医生有定力。李德才认为,心脏搭桥手术,由于搭接的血管非常细,往往需要在放大镜下小心翼翼地连续操作数小时,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心、细心、耐心,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手术中,多花些心思,多改善几根血管,会让病人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自己也可以睡个安稳觉。
  同样,手术台上操作稍有不慎,也会给病人造成致命伤害。心脏病患者来医院做搭桥手术的机会不多,甚至终生只有一次,有的人是因为没钱,有的则是病情不允许!李德才对每一位病人都十分用心,从术前准备、手术全程及术后护理,都高度负责、精益求精,对每台手术都力求完美,无论手术做到多晚,都坚持撰写手术记录,并且到病房查验病人后才下班。
  良医不仅要有手到病除的能力,更是要在自己没有手到病除的能力时帮助病人找到更高水平的医生。李德才认为,每位医生术业有专攻,如果某方面技术差强人意却硬撑,那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任。
  5年前,一位动脉夹层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症心脏病患者,四处求医无果,慕名找到李德才。病人入院时情况极差:重度心衰、憋气,不能平躺。主动脉夹层鼓起的拳头大小血包,动脉壁极薄,随时都有破裂死亡的可能。不做手术断难生存,而手术中如有意外,病人随时可能撒手人寰。李德才用心梳理患者的病历资料,协调心内科对病人进行术前调理,待病情好转再进行手术。
  然而,术前评估时发现,患者病情复杂,如果按常规一人完成主动脉弓更换和二尖瓣置换两项操作,手术时长将达七、八个小时,将大大增加病人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的风险,而且还会延长术后康复时间,对病人不利。李德才亲自联系北京知名专家一起完成手术,并精心安排接站、送站、住宿和会诊讨论,把北京专家的到来当成团队学习和提高的一次机会。手术时间缩短至3小时20分钟,病人心脏停跳的时间缩短至3小时左右,明显减少了出血量、缩短了术后康复时间,病人很快痊愈,顺利出院,并在两个月后生活完全自理,4个月体力基本达到正常人水平。
  “我们多忙一会儿,病人或许就能少住几天院!”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已经是李德才深入骨髓的习惯。病人多,心脏冠状动脉拱桥医生少,工作量大在所难免。病人舟车劳顿慕名而来已是不易,医生要多换位思考,因人制宜设计手术方案和手术时间,让病人省力省钱省时省心,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以医术救苍生,誓为心脏病患者解除病痛。李德才对病人言语温和态度柔顺。在他看来,医生一个细微的动作、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丝表情也如手术刀,既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尤其是前来心外科就诊的多数是重症患者,内心脆弱敏感,还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医生不仅要修炼医术,更要多与患者沟通,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纾解他们的忧虑。
  由于心脏手术后病人需要很长的康复时间,在恢复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身体疲劳、心理恐惧抑郁等状况。心外科医生任重道远,不仅要手到病除,还有责任让病人尽快恢复体力,回归原有生活状态。目前李德才也在积极努力从事该领域的探索,希望能够有所建树,让病人不再长时间受到病痛折磨。
  多年来,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前来问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使李德才养成了“5+2”、“白加黑”的工作习惯。除却门诊时间,就是连台手术,晚上七点以后下班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