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

迈向专业的制高点

2017-09-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孙彩华 张熠儒 焉然 王凯
  
  2001年11月,山东省立医院的学科发展史又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金星,由其牵头创建了新建学科——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于上世纪90年代在全国创科引进。作为一个高精尖的精细学科,血管外科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血管的安全畅通,维持人体的基本供应,为其他外科手术保驾护航,就像维持人体大厦的供电、供水系统,一刻也不能停。因此,血管外科医生也被称为‘外科医生的医生’,大凡手术如恶性肿瘤切除、器官移植等等都需要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帮助病人能够在手术中止血,让医生下得来手术台,成为专门负责血管的‘专业队’。”谈起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金星充满自豪和自信。
  十年磨一剑,坚甲利兵卫生命。从创建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到成为山东及周边省市规模最大的血管外科专业学科,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唯一的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博士点和山东省唯一的血管外科博士点……十几年间,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已跻身国内血管外科专业的第一方队。
  
  不忘初心
  “山东要有靠得住的血管外科”
  血管外科打破了很多原有外科手术的禁区。据金星介绍,在传统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刻意避开血管,因为一旦触及、发生血管破裂,出现大出血,就很难控制。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直被视为禁区的大血管,也开始成为体现医生技术的全新舞台,从1997年起,我国北京阜外、安贞、上海中山等京沪顶尖医院逐步开展血管外科手术。
  “山东必须拥有自己靠得住的血管外科”是金星创建血管外科的初心,大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重,山东患者一旦发病,再往北京、上海赶根本来不及。十几年间,金星和他的团队引领了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
  2002年1月,血管外科正式成立,开放床位18张,年收治病人396人,年手术及介入量178台;
  2003年,年收治病人490人,年手术及介入量307台;
  2005年10月,血管外科二病区成立,编制床位数为16张,原血管外科病区更名为血管外科一病区;
  ……
  2011年,血管外科年收治病人达1403人,年手术及介入量1749台,科室大血管疾病手术及腔内治疗量突破150例。
  依托山东省立医院这个百年老院良好的平台和优质的医疗信息资源,年轻的血管外科业绩斐然——2005年手术量突破1000例,2009年突破2000例,2014年近3000例。至2015年连续5年收入院病人达3000余例、手术介入2800例以上,年均大血管手术量约350例,开展的3D打印辅助技术、腔内胸腹主动脉瘤三分支重建修复术等多项临床技术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手术量的增长源自患者对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临床医疗技术的高度认可,来自主管部门和业界的评价和荣誉,更是对学科发展成果的肯定。
  2011年,血管外科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12月挂牌“山东省医师协会—山东省血管外科医师培训基地”;2013年4月设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外周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
  不忘初心,惠泽齐鲁。“通过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提升全省血管外科学科发展”的思路,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血管外科事业的快速和科学发展。
  2005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国际血管外科和腔内血管外科大会暨第五届国际布加综合征学术大会”,2008年成功举办“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2010年12月至今连续举办4届“山东大血管外科学术论坛暨山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学术会议”。
  10年来共举办各种血管外科医师培训学习班16次,培训160余人次,培养硕士、博士46人次。2014年金星主任担任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部大血管外科学专著《临床大血管外科学》定稿会在山东召开。
  2015年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设立了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下国际领先的“复合手术室”已成功开展手术500余例。2015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血管创伤和其他7个专家委员会主委和副主委单位。
  十几年的积淀和奋进,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在为山东省及周边省市众多的危重病人筑牢生命坚实屏障的同时,亦站在了血管外科专业的制高点上。
  
  百炼成钢
  造就国内第一方队
  良好的机制,促成科室的共赢、多赢。在血管外科,手术之前,所有医生必须每人给上台手术同事提一条“意见”,以便考虑到术中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保证手术万无一失,科室与心内外科结合、合作,既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同时避免了不同科室争抢病人的恶性竞争。
  一切围绕人,一切为了人。24小时听班制,科主任、本院主治大夫、进修实习大夫、副高两两轮流听班,既保证了部分医生可以出去学习、会诊,提升业务水平,又不耽误科室正常运转。每周一常规病例讨论、“隔日手术”制,在保证医生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保证他们能够始终处于张弛有度的工作状态,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培养平台意识、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团队提升增添新动能。“平台越高,发展空间也就越大!珍惜为个人提供发展机会的平台,也为打造更高平台而努力!”金星说。
  “我们的奖状一摞一摞的。科室在技术创新上,只要获奖,就承认,就鼓励;同时,每年都派出去到专业最先进的世界各地进行交流学习。用机制和制度保证我们能紧跟前沿步伐,不断激发每个人的创造力,同时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和科室影响力!”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袁海自豪地说。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在人才建设、科研教学、临床技术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科室现有专科医生16名,包括教授、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博士学位者12名。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国际期刊杂志、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编写著作4部。
  同时,创新性的技术、项目备受业界瞩目。三明治重建分支动脉技术在复杂动脉瘤腔内治疗中保留分支动脉填补山东省技术空白,在国内外血管外科领域处领先水平,该术式拓展了手术适应症,使原来认为不适合微创或手术的病人成为可能,使复杂动脉瘤治疗提到新高度。
  复杂胸腹主动脉瘤的诊治、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胸主动脉、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主骼动脉闭塞病变等核心技术,不仅凸显了精湛高超的技术水平,更让众多患者和家庭受益。
  勇立潮头,进入国家第一方队。金星自豪地告诉笔者,目前,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临床研究位列国内前三,各种术式、不同层面都做得不错;学科建设,团队整体均衡发展,打破了一些学科只有一位专家的局面;是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省内第一,全国知名……
  这是实力,也是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人的底气!
  
  不辍攻关
  技术引领创造生命奇迹
  理念的突破,技术的创新,能够为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创造生命的奇迹。据金星介绍,过去,主动脉瘤手术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人们基本束手无策,随着新技术和新治疗方法的出现以及数字技术、影像技术的运用,再加上传统的手和眼的结合,手术难度降低,医生改变了过去从外面包裹的治疗方式,而是从内部打洞,使治愈率增高。现在改变原来在血管外面包裹的方式,运用“风中撑伞”的原理实行内套腔内修复。没成立血管外科之前对于很多病医生都无能为力,现在很多病都能得到很好的救治,胸疼、血压不稳、左上肢无脉等动脉瘤症状也能及时被发现。
  在国家科学大会获奖的“中国肝胆之父吴孟超”发明的按血管切分的九分法,王忠诚发明的用显微镜做脑部手术等,将死亡率降到了百分之十以内。这两种方法基本都是从血管的角度切入的一种新型方法。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的球囊阻断破裂性动脉瘤在国内领先,在成立之初没有的概念现在也更加完善,比如可以精确到在手术中知道哪种血管可以阻断时间长,哪种不可以阻断,而阻断的时间、技巧和方法对肢体和脏器的恢复都有很大的意义。
  “医生要勇于突破创新,有时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概念甚至会与之前认为的截然相反!”金星说,血管性失血休克,传统的抢救原则是要升压,维持有效灌注量和有效按摩挤压;现在维持低压灌注才是抢救的原则,原来的很多操作反而会促进死亡,及时有效地阻断破裂血管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人在失血的时候会保持一种奇妙的平衡,休克是脑的自我保护,人体本身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要改变它的应急反应不如适应这种状态。快速加压输血、利尿,呼吸、心跳三联的做法都是错误的,维持100的低压就足够维持人的生命体征,前一两个小时是抢救的最佳时间,运用传统的方式抢救很有可能将人“救死”。
  对肺栓塞的认识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过去手术后医生用大量的止血药,因为术后失血被视为手术的失败;现在为了防止血栓形成改用抗凝药。据金星介绍,目前,肺栓塞只有防、没有治,普及防止肺栓塞已是当务之急,由血管外科向医院提交的“无栓医院”预案,已使肺栓塞引起的意外死亡率下降10%—20%。“我们的理念走在了前面!”金星说。
  去创新,去卫护,去关爱,倾尽所能。这就是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人贯穿始终的选择。
  大血管外科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