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头版

内节外引 “粗粮”细作 风光并举

以清洁、节约、安全为方向,我省能源供应、消费转型“三管齐下”

2017-08-14 作者: 张思凯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思凯

  产煤,产油,产天然气,电力装机容量也居全国前列……山东构建起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体系。然而,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均居全国第一的“双冠王”帽子,以及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问题,让人喜中有忧。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
走出去引进来
构建“内节外引”大保障格局

  投产于1976年的兖矿集团,在三十岁生日之时,其位于鲁西南邹城的北宿煤矿彻底关井;几乎与此同时,位于鲁中章丘的山东能源埠村煤矿,将近60年的产煤生涯也宣告结束。
  我省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但粗放式的高强度开发,导致资源日趋枯竭。省煤炭局统计,目前全省剩余可采煤炭储量仅为39.7亿吨。省内煤炭贡献日益减少,但煤炭消费短期内却难以减量。“必须优化煤炭开发布局。在坚持去产能、释放先进产能的同时,依托煤炭骨干企业,形成‘1+5’煤炭发展格局:‘1’,即稳固省内的鲁西煤炭产区;‘5’,即走出去,加快建立宁蒙、晋陕、云贵、新疆、澳大利亚稳固的能源供应基地。”曾因省内电煤供应不上、随着省领导到处求米下锅的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对记者说。
  目前,山东多家煤炭企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兖矿在陕蒙建立了亿吨级的煤炭生产基地,相当于省外再造了一个新兖矿;山东能源在晋陕、宁蒙、新疆也拥有了近亿吨的煤炭基地……
  走出去开采煤炭,引进来的是清洁的电力和天然气、油品。前不久,山东能源集团伊犁新天煤化工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其在内蒙古上海庙煤电化工基地的盛鲁电厂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空冷机组主体工程也正式开建。“我们将实施煤电化一体的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将鄂尔多斯建设成为支撑山东能源集团新旧动能转换的亿吨级大型煤电化产业基地。”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位民说。山东煤企远赴陕、蒙、晋、疆生产,将高质量能源源源不断送回山东。
  而另一个借助“互联网+”、不挖煤也能向山东供煤的方式也在积极推进中。“我们在齐河成立了煤炭交易中心,与山西煤交所互联互通,通过云数据集纳省内煤炭用户信息传给山西煤交所,实现供发煤一体化,这样晋陕煤炭资源能更好服务山东。”临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孝孔说。这一借助大数据的市场交易保供模式,得到国内能源专家的充分肯定。
煤改电电代油
能源消费改吃细粮

  “内节外引”保障了能源供应,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因为粗放式的能源消费,带来的是对脆弱环境的冲击。要破解能源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不和谐,必须构建全新的能源消费模式。
  7月25日,兖矿蓝天清洁能源公司开始大规模试生产,这一项目将原来的散煤变为清洁型煤,同时把环保型炉具随煤卖给农民,解决了农村散煤燃烧、取暖带来的污染。“煤炭常常被指为大气污染的元凶。”兖矿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希勇对记者说,“我们大力发展‘蓝天工程’,就是要着力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有烟煤炭无烟化、高硫煤炭低硫化、黑色煤炭绿色化’,构建洁净型煤产业发展新格局。”
  转变能源利用方式,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在强力推动。6月16日,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联合山东大学等12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山东省电能替代促进会成立,目的就是促进电能替代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广。之前,我省就积极在采暖、工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全面推进电能替代。同时,通过加快充电站、充电桩建设,全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至今年上半年,我省累计完成替代电量319.2亿千瓦时,减少本地燃煤消耗178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弃物排放4195万吨。
  在省内实施电能替代的同时,我省加快“外电入鲁”和“西气东输”的步伐。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蒋斌说,为加快山东节能减排步伐,国网山东电力提速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进程。到2020年,山东接受外电能力可达30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用电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可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5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850万吨、二氧化硫37.3万吨。
风光并举 生物质能生电
新能源担当未来

  今年5月,省发改委提出,2017年山东要建设总规模为369.96万千瓦的57个风电项目。而在去年12月,省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禁止违规建设煤电机组的通知》。一限一增,反映的是我省淘汰落后能源、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谋略。
  6月底,高密市首家2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这一项目按照“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农光互补”的模式和理念设计,上方的光伏电站通过吸收没有遮挡的阳光热量来发电,光伏组件下方间种套种中草药、蔬菜、菌菇等农产品。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2257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674.31吨。
  进入“十三五”以来,类似高密这样的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风光互补发电,在我省城乡迅速发展。“山东基本没有水电,海阳、荣成等大型核电项目也尚未建成投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仅占省内发电量的5.8%,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省对口支援办主任、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郭晓东说,“为此,我省把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
  按规划,未来几年我省将积极发展分布式电源,放开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建设,支持企业、机构、社区和家庭根据各自条件,因地制宜投资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准许接入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络和终端用电系统。鼓励建设分布式电源,开展分布式电源项目的试点和示范。
  省政府先后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等专项资金,以资金和价格政策对新能源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在电价方面,除执行国家标杆电价外,山东省对光伏发电、风电又给予适度的补贴。至2016年底,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580.5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4.4%。
  优惠政策强力推动,企业也在大力托举。鲁华集团自2014年起,将目光聚焦到生物质能发电。其位于菏泽市高新区的装机容量3万千瓦的华星电厂自投产以来已发电2亿多度,有效缓解当地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我们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争取今明两年再新增两家生物质能发电厂,并向光伏发电、垃圾发电等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拓展。”鲁华集团副总经理王向阳说。
  但必须看到,我省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但煤炭消费仍然占比过重;能效水平不断提升,但消耗强度依然较高;用能条件持续改善,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能源产业体系完备,但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以“清洁、节约、安全”为方向,以“调结构、补短板、提质增效”为主线,我省能源正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向产业全而优、大而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