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卡就医刷脸认证

“智慧人社”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2017-08-09 作者: 薄克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一张社保卡就诊
  “真是太方便了,大夫一刷社保卡,我的就诊信息就显示出来了。”8月2日上午,在青岛大学附院老院区神经内科门诊,前来就诊的24岁青岛市民董彦华说,“以前就诊需要带着身份证办理就诊卡,缴费时还需要社保卡,所以每次看病至少要带三张卡,现在一张社保卡就可以搞定了。”
  “社保卡里有我个人的电子病历、医生处方,全程不需要纸质病例和现金,非常方便。”她说,这次整个就诊过程中,挂号、交费、就诊、取药等环节,一张社保卡就够了。
  青岛市人社局信息中心主任张帅介绍,为提高服务对象参与度和信息化服务普及度,青岛市人社局以社保卡的移动支付为切入点,面向市民开发了青岛“智慧人社”手机APP,实现社保缴费、挂号就医、人脸识别、办事预约、医保签约、移动支付、找工作、搜培训等16大类108项功能。
  围绕“看病难”这一百姓痛点,以社保卡“线上支付”为切入点,市人社局以“智慧人社”市民版APP为基础平台,再造就医流程,新增开发了“掌上医院”新功能,患者可用手机享受预约、挂号、查询检验报告、取药等就医全流程服务,看病时需要报销的费用直接从后台系统扣除,有效缓解了医院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问题,为患者带来了看病付费新体验。
  目前,“掌上医院”功能已经在青大附院成功试点,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社保待遇资格刷脸认证
  张帅介绍,青岛市人社局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了外在“网上服务、移动服务、自助终端、电话服务”等多元服务手段,内在纵向直通企业个人,横向联通多个部门的“同人、同城、同库”的数据一体化的“智慧人社”服务平台,实现了就业创业信息随时掌握,社保办理游于指尖,就医购药移动报销,退休认证刷脸就好,镇村办事抬腿就到,“智慧人社服务”已经融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领取社保待遇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领取资格认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资格认证的人员可继续领取社保待遇,否则将暂停发放,以防止待遇冒领和基金流失。
  为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青岛市人社局依托社保卡800万张照片信息,借助大数据和生物识别技术,依托“智慧人社”手机APP,今年青岛市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首次采用“人脸识别”和人工认证相结合的方式,将以往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集中认证转化为随时随地刷脸认证,对于行动不便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还可以由子女、亲属帮助给老人认证,操作便捷、服务智能,惠及全市企业、居民退休人员170万人。
  系统从4月5日上线后,通过“刷脸”认证的退休人员近14万人,极大减轻基层服务压力和社会运行成本,并有效防止养老金冒领现象,提高社保基金安全性和认证服务便捷性。
信息服务多元化
  “智慧人社”服务平台之所以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手段,一个重要原因是“智慧人社”内部一体化的经办系统和数据库。
  近年来,市人社局通过对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业务的梳理整合,一方面,形成了全市统一的人社业务信息库,单位数超过15万个,人员超过1000万人。单位、个人基础信息从原来的多业务部门分别管理变成一个入口统一管理,解决了业务信息数据“分散管理、多头经办”局面。用户使用各种服务渠道办理业务时,均共享同一基础信息,同一业务流程,提高了信息系统安全性和信息的一致性,保证了业务的规范和统一,为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渠道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人社信息平台,统一规范业务操作权限和信息数据流向,打破了传统的“块状化”区域业务界限和“条状化”业务领域界限,加强了各业务条线、各地理区域间政策、业务、信息、数据的有效衔接。全市各级经办窗口都实现了“一点登录、全业务办理”,为基于平台的各种信息化服务渠道建设提供了基础。
  为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现象,市人社部门依托市电政信息交换平台,联合公安、卫计委、工商、质监、民政、教育等20余个市直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在医疗结算、养老认证、社保卡发放等30余个公共服务领域形成跨部门的业务联动和应用协同。其中,和民政、卫计、医院等合作的“民政医保一站式救助结算”平台,依托“一卡通”医保实时联网结算平台,实现了全市20万城乡困难群体在医院一次性享受医保和民政救助双重待遇,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事后报销”融合到“医保实时结算”中,极大精简了报销结算手续,让百姓享受到政府一体化的高效便捷服务,大大减轻困难居民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