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交付“五种权利”,实施“三级竞聘”

荣成“县管校聘”改革无一上访

2017-08-03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宋全政 李文锦

  日前,荣成市完成了“县管校聘”改革试点,超岗学校向缺岗学校共分流教师126人,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参加交流轮岗的干部教师386人,交流比例达到16.9%;其中骨干教师106人,占交流教师的27.5%。
  “县管校聘”改革,因牵涉教师利益调整,一些地方造成教师上访频发。但荣成此次分流,交流500多名教师,没有发生一起教师上访事件,原因何在?
给教师充分的选择权、竞聘权
  “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变学校、教师形式上的对立关系为学校、教师协同关系,交付给教师‘五种权利’,是诀窍之一。”荣成33中学校长刘昌刚说,这五种权利就是: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竞聘权。
  33中学在“县管校聘”正式进行之前,即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让大家认识到改革是实施教育公平、均衡师资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学校的“县管校聘”实施方案是在市教育局的宏观框架下针对校情,经联盟内校长相互交流,集思广议,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相互“推演”修改,酝酿最佳方案,最终学校方案经全体教职工表决通过,确保工作开展符合规程。
  “给教师充分的选择权、竞聘权,但竞聘难免有落岗者,我们学区设身处地为落岗教师再次竞聘成功助力。”刘昌刚说。33中学所在学区此次有125名教师参加竞聘,其中参加全市学校招考进城7人,竞聘中多数在校内上岗,联盟内学校交流4人,中学教师流入小学3人,小学教师流入幼儿园8人。最终,有两位教师落岗。其中迟老师原在33中学任教英语,落岗后,35中学初中英语岗位空缺,她选择到35中学竞聘。33中学积极与35中学等沟通,帮助两位落岗教师最终竞聘成功。
  而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全体教师都有监督权,竞聘结果大家心服气顺。荣成市教育局要求,公开公平公正是竞聘工作的“压舱石”,竞聘测评中现场演讲、现场公布成绩、现场录像,全体教师参与,确保无暗箱操作,并且市教育局、各学校都向教师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违规必查、违规必究。
实施“三级竞聘”,倒逼超岗分流
  在这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荣成市实施“三级竞聘”,倒逼超岗分流;为减轻教师落聘压力,引导提前分流等做法,也成效显著。
  先是校内竞聘。学校竞聘上岗领导小组对应聘人资格进行审查,现场进行评议打分,根据成绩按岗聘任。通过校内竞聘,共实现了学校内(学区内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学段转岗81人,解决了教师“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之后是联盟内竞聘。荣成市教育局局长姜旭明介绍,按“强弱结对、超缺互补、就近结盟、师资均衡、共同发展”的原则,全市54所中小学之前组建成7个学校联盟。“而联盟在此次‘县管校聘’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成员学校一体研究、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对成员校师资余缺、薄弱学科、岗位设置、交流互派等问题逐校研讨,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解决了基层学校对政策吃不准、学校之间交流不畅等问题。”落聘人员参加联盟内缺岗学校的竞聘,再次分流了16人,让学校之间教师“能进不能出”不再是问题。
  联盟内竞聘结束后,市教育局又组织了全市校际竞聘“双选会”,空岗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对应聘人员择优录用。
  姜旭明说,在“县管校聘”工作正式实施之前,荣成市教育局进行预判,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落聘压力,还做了引导提前分流工作。
  引导教师主动分流。各学校核定的岗位总数和需要分流人数向全体教师公布后,对顺应改革要求、自愿申请到缺岗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不参加竞聘,直接由缺岗学校聘用到相应岗位。该项政策,共引导41名教师从超岗学校申请到缺岗学校任教。
柔性措置让师资队伍更均衡稳定
  为保障“县管校聘”改革进行,荣成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并采取核岗到校与学段统筹相结合的方法,完善教职工岗位设置。同时,全市设置了110个临时周转编,用于满编超编学校补充专任教师;设置了150个农村机动编,用于农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的招聘补充。2016年新招聘的115名公办教师,三分之二安排在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
  荣成这项改革还有一系列柔性措置:对工作年限满25年或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教师,以及聘期内达到退休年龄的教职工,经本人申请,可由学校视情直接安排岗位,签订聘用合同;哺乳期孕期教师,按照上级政策规定直接提供岗位上岗;所有教师在同系列内流动,原有工资待遇不变……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促进了教师的合理流动,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区教师不足的问题。”威海市教育局局长徐东晖说,因三年以后面临同样的竞聘机制,广大教师也普遍增强了岗位危机感,消除了职业倦怠,工作热情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