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财经

大力实施“现代物流+金融、互联网、国际化”战略

青岛港发力多式联运求“弯道超车”

2017-07-26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本报通讯员 王婷婷

  7月19日上午,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混矿作业现场,淡水河谷本月第五批次的混矿业务正在火热进行中。
  7月以来,淡水河谷已在董家口完成混矿近120万吨,在“青岛港标准矿”品牌服务的带动下,目前已经全部预售一空,将主要发往省内及河北省和长江流域的钢厂和贸易商。
  “青岛港混矿是全海区标准最高、质量最优、最畅销的,已经成为业界的品牌和标杆。”来港采购标准矿的世纪瑞丰销售部部长王军说。
  “上半年,整个青岛港混矿800万吨,全国是2000万吨,我们占将近40%。”青岛港集团前港公司经理杨风广介绍,所谓混矿,就是将不同品位的矿石按照钢厂的标准混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符合钢铁厂的要求,是青岛港干散货发展的新业务,在帮助下游钢厂节省环保、设备投入成本的同时延伸了港口服务链。青岛港的混矿被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称为“董家口标准矿”。
  目前,发达国家的集装箱运输链已贯穿海陆空,并催生出结合铁路、公路和水路的多式联运模式,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然而,中国货物运输仍以散货卡车和箱式货车运输为主,集装箱的内陆运输仍处于分段运输阶段,多式联运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构建中,作为至关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和领域,青岛港也正致力于发展多式联运,以求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青岛港大力实施“现代物流+金融、互联网、国际化”战略,通过加快布局运营内陆港区,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将优势港航资源要素全方位注入当地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体系中,为内陆腹地广大进出口客户构筑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物流通道。截至目前,青岛港共开通多式联运集装箱班列线32条,其中省内班列21条,省外班列7条,过境班列4条,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基本形成了“横贯东西”的“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港口首位,2017年有望突破60万标箱、同比劲增50%以上。
  在青岛港新旧动能转换的“施工图”上,既有颠覆传统的全自动化码头新军崛起,也有着“互联网战略”植入传统港口业务带来的系列转型与变革,智慧港口形成“雁阵”格局。自5月11日青岛港前湾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产运营以来,这座自动化码头9个远程操控员承担了传统码头60多人的工作,减少操作人员85%,提升作业效率30%。如今,在青岛港前港公司,通过智能化将生产指挥中心打造为“最强大脑”。1名安全主管、4名理货主管和1名调度主管,每人一台电脑,便可掌控124万平方米作业区域的安全与生产。而在这座码头诞生之前,全世界前10名的集装箱大港,中国占了7个,却没有全自动化码头。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度植入港口传统产业,带来的是管理的转型与效率的提升。生产指挥是装卸公司的核心要素。理货主管苗钰杰说:“以前市提装车需要现场指垛,至少需要15分钟;现在系统向装载机发送指令仅需2秒钟,市提车通过导航系统也很快到达准确货位。”
  全物流环节也通过新兴技术实现了“融通”。集疏运智能运营平台让青岛港青港货运获益匪浅。26家场站进驻、2000多部车辆登陆,平台的集疏港作业量每月达到了50万标箱以上,进口空箱直取率提升到40%以上,车辆重载率提升到50%以上。通过手机APP智能派送作业指令,车辆周转率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