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视点

把“绿色”作为立企之本,山东能源新矿集团——

串起绿色循环生产链

2017-07-21 作者: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涛
    本报通讯员 刁琳波

  在菏泽市巨野县龙堌镇湿地公园,十几个品种、数千只鸟类聚居于此,游客们春赏牡丹夏观荷,秋天采摘冬吃瓜果。这样别致的“江南水乡图”,很难想象是在一个煤矿塌陷区搭建起来的。
  这是山东能源新矿集团转型发展的结果。近年来,该集团把绿色发展作为立企之本,通过建绿色生态矿山,实现了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矸石山是煤矿特有的地理坐标。新矿集团历经几十年发展,先后形成矸石山22座,历史最高堆积量5033万吨,占地92公顷,并且每年还有几百万吨的矸石产生。
  如何将这些矸石变废为宝,是新矿转型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现在我们的矸石都不升井了,能直接在井下充填。”在翟镇煤矿井下7402工作面上,充填工区技术区长李泉水说。
  在翟镇煤矿-400米主井底,有一个小型“井下洗选厂”,通过此厂,煤矸石与原煤直接在井下实现分离。这是新矿集团创新实施的井下煤矸分离技术,目前,共建设协庄煤矿、翟镇煤矿、新阳能源等5个“井下洗选厂”,分选率达到96%以上,实现了原生矸石不升井。
  从2004年开始,该集团率先在全国开展“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究,拥有矸石充填专利32项,承担了国家12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煤炭工业唯一“煤矿充填国家工程实验室”,被国土资源部、财政部选定为“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目前,已形成原生矸石综采充填技术、地面矸石似膏体自流充填技术等6种工艺,相继在15个矿井、111个工作面推广应用。
  仅“十二五”以来,共盘活资源量2.56亿吨,完成置换煤量1340.4万吨,充填矸石量1732.9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煤矿充填开采基地。新汶老区在保持千万吨生产规模的情况下,矿井服务年限延长10年以上。
  徜徉在有山有湖、花红草绿的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来自陕西参观考察团的成员王谦环顾四周说:“这里就是一个大花园,矿井都披上了‘花衣裳’。”
  近年来,新矿集团通过实施“以矸换煤”、深度开发煤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三废”资源等系统工程,从地下作业到地面生产,串起了一条绿色循环生产链条。
  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矿井水用于农业灌溉、渔业养殖;利用水源热泵技术提取矿井地热,用于农业生产;建成2万余米排水沟渠系统,打井108眼,形成6800亩集中连片、田成方、路成网、排灌顺畅的可耕土地。
  目前,新矿有9对矿井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其中4对已通过评估验收,新汶矿区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最大的采煤沉陷地被成功改造为高效农业、观光旅游、淡水养殖等八大产业集群的万亩生态园区,累计创造就业岗位1000多个,用工3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