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综合

■潍水杂谈

一叶知秋勿障目

2017-07-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金强

  “一叶知秋”和“一叶障目”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淮南子》,书中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的记载。如今,这两个成语上了教材,进了课堂,流传甚广。成语揭示的道理浅显易懂。然而,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一叶知秋,不能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和结果,反而有意无意的一叶障目,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误导。
  一叶知秋,是一种从苗头预知结果的预测能力,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能力。这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基本功。做一个决策,部署一项工作,很多都是前无古人、无规律可循的,需要自己去实践摸索,有的即便别人有成功的经验,也只能借鉴而不可复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坚持辩证思维,做好统筹谋划,具备一叶知秋的能力本领,做到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处理好局部与整体、“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惟其如此,工作上才能上边架天线,下面接地气,达到事办功倍、融会贯通的效果。如果就事论事“一根筋”,机械生硬,照搬照抄,做不到触类旁通,必然会由一叶知秋走向一叶障目。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典故,说起来让人忍俊不止。然而,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做工作造“点”,靠“点”撑门面,以偏概全,华而不实。检查工作看“点”,凭“点”论高低,以点代面,不计其余。培育亮点工程、示范项目,实行典型引路,可以让干部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以盆景代替花圃、以局部光鲜掩盖整体问题,那就是形象工程、面子项目,属于典型的形式主义问题。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要做到一叶知秋,克服一叶障目,说到底是个思维和工作方法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伟人已经给出了科学回答。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在学思践悟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要大力弘扬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充分调研,综合考量,察实情,听真言。在这方面,中央领导同志调研中途停车、随机入户的做法,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标杆。领导干部都要向中央领导同志对标学习,到现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情况在现场掌握,工作在一线推进。对那些只把粉涂了脸上、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要当面揭穿,不留情面。我们既不当导演,也不做演员,提倡检查不定调子,调研不定路线,做到真检查、真调研,确保发现真情况、反映真问题。